消費力提升 生活素質改善|公民社會
發佈時間:14:00 2025-03-12 HKT

新聞摘要
內文:
國家統計局公布2024年第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在居民收入方面,第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9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6.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50元,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6元,增長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
居民消費支出情況方面,第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7,299元,當中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2,354元,衣着消費支出492元,居住消費支出1,562元,而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380元。
延伸閱讀:國潮崛起造就3大明星股 中國製造不只愛國消費 分析:勿忘高估值風險
基礎知識
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有效的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即是解決錢和政策用在誰身上、怎麼用、用得怎麼樣等問題。首先是要識別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對症下藥,為當地人民提供自力更生的基礎,目標是在農村戶口達到「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保障基本醫療和保障住房安全」。

相關文章:議員關注貧窮定義 政府:貧窮線局限大 要先識別目標群組提供協助
三大件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亦相應提升,坊間多年來以「三大件」作為指標,因應「三大件」的變化,可以感受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消費模式的轉變。上世紀1950至1970年代,「三大件」指手錶、單車、收音機,後期更成為常見的結婚賀禮。到1980年代,演變為電視、雪櫃、洗衣機;1990年代是冷氣機、錄影機、電腦。及至21世紀,指房子、車子和票子(人民幣)。
相關文章:兩會|梁振英論「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央部委和省市也要有較強改革開放意識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指所有人都過上幸福、寬裕、美好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由前領導人鄧小平提出,東部沿海地區善用有利條件,在改革開放初期先行發展,讓部分人先富起來,藉此帶動和幫助落後的地區和人民,最終實現共同富裕。2021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實現共同富裕的原則是,鼓勵勤勞創新致富、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循序漸進。另外,當時提出的時間表是在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

延伸閱讀:習近平:持續用力建設 更高水平「平安中國」
2017年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策略,包括「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五個面向:
文: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馮浩恩老師 圖:星島圖片庫
延伸閱讀:
共同富裕
兩會每日精華|政府工作報告:GDP增長目標5%左右 首提港澳「深化國際交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