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帶你認識偉大科學家 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居里夫人/霍金

更新時間:14:00 2023-11-08
發佈時間:14:00 2023-11-08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是著名的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創立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並發現了質能等價公式(E = mc2)。他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特別是因為他的光電效應的發現,有助於量子理論的發展。愛因斯坦的早期工作發現古典力學和電磁場無法共存,因此他提出了狹義相對論。

他的廣義相對論則解釋了重力,並且在統計力學和量子理論方面的研究對粒子論和分子運動提供了新的理解。在20世紀初,他也探討了宇宙的大尺度結構。愛因斯坦在20世紀早期的政治局勢下,由於猶太裔身份,選擇留在美國並成為美國公民,並譴責核武器的使用。他是20世紀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被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

牛頓 (Isaac Newton)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是17世紀英國的多才多藝之士,是政治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煉金術士。他以其《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著作而聞名,提出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為現代物理學、天文學和工程學定下基石。牛頓證明了地面和天體運動遵循相同的自然法則,強力支持太陽中心學說,是科學革命的重要代表。

此外,牛頓在力學上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原則,並在光學領域發明反射望遠鏡,研究色彩理論。他為冷卻定律作出了貢獻,並探討音速。在數學上,他與哥特佛萊德•萊布尼茲共同發展了微積分學,並提出了牛頓法以逼近函數的根。這使他成為「科學之父」的代名詞,也在英國皇家學會2005年民意調查中,被評為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

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湯瑪斯•艾爾發•愛迪生(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
湯瑪斯•艾爾發•愛迪生(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

湯瑪斯·艾爾發·愛迪生(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是美國的著名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和工程師。他擁有眾多重要的專利,包括電燈泡、留聲機、活動電影攝影機、直流電力系統和蠟製印刷滾筒。愛迪生在美國擁有1093項專利,並在多個國家的專利數超過150項。他以成立工業研究實驗室和大量生產原則的應用而聞名。

他的最傑出專利之一是留聲機,它可以錄製和播放聲音。另一個引起爭議的專利是電燈泡,經過長時間的法律紛爭,最終由愛迪生成功獲得。此外,愛迪生創立了著名的能源產品公司奇異公司,并於1908年成立了Motion Picture Patents Company,這是一個由九個主要電影工作室組成的企業集團。他的貢獻和影響力對於現代科學和工業發展至關重要。

居里夫人(Mrs. Curie)

瑪麗•居禮(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
瑪麗•居禮(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

瑪麗·居禮(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是一位法國籍波蘭出生的著名科學家。她是放射學的先驅,以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物理學和化學)而聞名於世。除此之外,她是第一位女性巴黎大學教授。她的科學成就包括放射性理論的開創,並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同時發現了兩種新元素,釙和鐳。

她對放射治療的貢獻和創建的居禮研究所至今仍在醫學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創辦了戰地放射中心,為戰傷者提供治療。她教導女兒波蘭文並以波蘭名字為自己發現的元素釙命名。她的一生為科學奉獻,法國逝世享年66歲。

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查爾斯•勞勃•達爾文(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
查爾斯•勞勃•達爾文(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

達爾文(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是一位傑出的英國自然學家、地質學家和生物學家。他以提出天擇演化理論而聞名,該理論解釋了生物多樣性的起源和演化,強調了自然選擇和物種適應的重要性。他認為所有生物都源自共同的祖先,這一理論被譽為現代生物學的基礎。

他的著作《物種起源》於1859年出版,成為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解釋。儘管他的理論當初受到爭議,但現今已成為學界的共識。達爾文的演化理論為我們理解生命演化提供了關鍵觀點,並深刻地影響了生物學、地質學和生態學等領域。

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
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

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是一位英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和作家。他曾在劍橋大學理論宇宙學中心擔任研究主任。霍金在科學上做出了多項重要貢獻,包括與羅傑•潘洛斯合作提出潘洛斯-霍金奇異點定理,並提出了有關黑洞輻射的理論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他也是第一個提出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聯合解釋宇宙的科學家。此外,他支持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詮釋。霍金獲得過皇家文藝學會獎,並成為宗座科學院終身會員,還被授予平民榮譽的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他的科普著作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尤其是《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曾長時間登上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排行榜。霍金患有罕見的運動神經元疾病,導致身體逐漸癱瘓,無法說話,只能依賴語音裝置與人溝通。他的病情在晚年急劇惡化,於2018年去世,享年76歲。他的下葬儀式在倫敦西敏寺中殿的教堂中舉行。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伽利略•伽利萊(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
伽利略•伽利萊(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

伽利略•伽利萊(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是義大利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被譽為「科學之父」,是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他在早年曾考慮成為修士,但最終學醫,後來轉向數學和自然哲學。他首次注意到搖擺的吊燈的規則運動,這啟發了他對物體運動的研究。他發現不論擺的大小如何,擺動的週期時長都是相同的,這一發現奠定了後來的物理學基礎。

他設計了溫度測量器,並在液壓秤方面有研究。伽利略還對素描和透視法感興趣,成為佛羅倫斯素描美術學院的講師。1589年,伽利略成為比薩大學的數學主任,負責照顧家庭。在接下來的幾年,他在帕多瓦大學教授數學、機械和天文學,取得了在純科學和應用科學方面的突破,包括運動學、望遠鏡技術等。他也對占星術有興趣,這在當時是數學和天文學的一個交叉領域。伽利略的工作對現代科學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觀測和實驗方法奠定了現代科學方法的基礎。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提出了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他於1543年發表了《天體運行論》,被視為現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啟動了哥白尼革命,對科學革命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哥白尼來自波蘭,獲得教會法規博士學位,並具備多語能力,涉獵古典文學,擅長翻譯。他曾擔任執政官和外交官,同時也是經濟學家。他在1517年提出貨幣量化理論,成為現代經濟學的基石之一。此外,他於1519年提前總結了劣幣驅逐良幣理論的前身。

特斯拉(Nikola Tesla)

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
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

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是塞爾維亞裔美國人,機械工程師、實驗物理學家。他因主要設計現代交流電供電系統而著名,並在電磁場領域有多項革命性發明。特斯拉的工作成為現代無線通信和無線電的基石。他在歐洲奧地利帝國出生,後移民到美國,成為一名歸化美國公民。

特斯拉被認為是當時最傑出的電機工程師之一,並有多項開創性的發現,包括交流電異步電動機和多相交流電技術。他也專注於無線通信和全球無線電力分配的研究。然而,他的晚年生活較為孤獨,並在1943年去世。特斯拉的遺產在近年來重新受到重視,並在各種媒體中被廣泛討論和紀念。

文:星島教育組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