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港成 - 中史科「千古難題」有解?|教評心思
發佈時間:12:30 2025-11-09 HKT
我在教育界工作多年,雖然近年當校長沒有入課室教書,但對我的「老本行」——中國歷史科,還是惦記得很。最近教育局公布了高中中史的優化課程框架,我跟幾位前線的中史老師喝茶聊天,話題都是離不開這次課程改革。
這次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先是公布課程框架,但考試細節卻如甜品般稍後奉上,這個做法與過往不同,讓老師們不明所以。因為大家都急着想知道考試形式,才可以幫學生去應試。不過換個角度想想,早點讓老師們知道課程內容,他們就有更多時間琢磨怎麼教、向考評局建議如何考核……大家深思熟慮,整個改革可以更周詳。
他們也說到中史科「內容太多」這個千古難題。多年來,大家都說中史科課程內容太多,應要刪減,但一說到具體要刪甚麼,立刻就變成「你說刪這個、我說留那個」。我覺得這次優化課程倒是挺聰明的,加了富趣味的科技史、文化史這些「開胃小菜」,又把那些讓學生感覺肥膩的「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東晉及南朝的士族與寒門」、「元代的行中書省」、「外蒙事件、西藏事件」課題刪減了。學生們應該能鬆一口氣了,能吃得下!
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那個「基本、進階、高階」的分層設計。這就像給學生準備了一個「半自助餐」,除了主菜能完整呈現中國歷史的演進,其他吃多吃少,隨心所欲,考評局更會配合課程分能力層次設計試卷,如果學生是「大胃王」,還能挑戰更高難度。老師可以因材施教,不需再向所有學生硬塞同一套餐了。
課程改革,從來都是「摸着石頭過河」。希望這次優化能讓中史課變得更有趣,吸引更多學生選讀。畢竟,了解歷史不僅是為了考試,更是為了在歷史長河里找到智慧的珍珠,建立我們的文化自信。
考評局必定在忙着準備考評方案了,相信參考前線中史老師的意見後,很快就會有詳細說明。
文:翁港成
作者為中華基督教會基道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資深會員。
延伸閱讀:
尹淑芬 - 科技育人 創新未來|教評心思
鄭家寶 - 龜寶驚喜破殼記|教評心思
梁惠君 - 風雨同路 采韻共譜|教評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