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維 - 正向教育|津中樂道
更新時間:17:00 2025-10-27 HKT
發佈時間:17:00 2025-10-27 HKT
發佈時間:17:00 2025-10-27 HKT
近年香港教育界越來越重視「正向教育」這個理念。所謂正向教育,不但是要學生「開心啲」上堂,還要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幸福感、自信心,並學習積極面對挑戰。正向教育專家鍾明崇指出,正向教育的核心在於五大元素——正面情緒、投入感、正向關係、意義感及成就感。現會從4個主要方向提供在推行正向教育時具體可行的操作指引。
語言層面:成長語言與反饋。教學語言中應多用「成長語言」,例如在學生未能掌握某技能時,說「你還沒做到」而不是「你做不到」。同時,進行「反饋三文治」,即用正面、改進建議、正面評價三部分構成回應。例如數學課上,學生做錯題目後,老師可說:「你還沒完全掌握這種題型,不過你已試對了部分步驟,繼續練習就能進步!」
課程設計:融入反思與挑戰。在課程中可納入「反思與修訂」的環節或元素,給學生設計具挑戰性的任務。例如中文科安排學生對作文進行自我修訂,或理科設計開放式題目,讓學生經歷反思與多次嘗試。
師生關係:示範學習與容錯。老師應主動展現自己的學習與錯誤歷程,給學生以行動示範成長思維,而不是只強調結果。例如音樂課上,老師彈奏新曲目時,坦率承認初學時也會彈錯,但會通過練習持續進步。
文化營造:公開嘉許與日常話語。在校園文化上,除表揚成績最高的學生外,可更多公開讚賞進步最多、敢於嘗試和經歷失敗的同學。同時,日常語言推動「錯得好」、「多問好」等正向態度。例如在科學科頒獎環節,不止嘉許滿分同學,也肯定在實驗中積極改正錯誤的學生,將努力文化制度化。
以上做法能有效將正向教育理念落實於日常教學,助學生建立成長思維、增強自我效能及主動投入學習。
文:陳志維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校長及津中議會義務秘書。
延伸閱讀: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