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莊姑娘 - 如何化解考試與功課引起的衝突|家長教室

更新時間:17:00 2025-10-15 HKT
發佈時間:17:00 2025-10-15 HKT

由9月開學至近來逐漸步入測考周,子女面對的學習挑戰逐漸增加,考試成績與功課表現往往成為家庭中的敏感話題。不少家長在督促子女完成功課或溫習時,容易陷入重複指責、情緒升溫的惡性循環。

要有效處理這類衝突,家長可嘗試運用以下3個關鍵策略:理解、規劃與溝通。

1.理解孩子的壓力來源:每當子女面對學習事宜,總要家長三催四請、拖拖拉拉,但其實子女拒絕做功課或溫習,未必單純因為懶惰,可能是感到困難、疲累或缺乏動機。

家長應先觀察子女的情緒與行為,並主動開啟對話,例如:「你今天看起來有點累,是不是學校有些事令你不舒服?」

這類開放式問題有助子女表達感受,減少對抗情緒。

2.共同制訂學習計劃:與子女一起訂立功課與溫習時間表,不但能提升其參與感,亦有助建立責任感。

建議每周安排一次「學習規劃時間」,讓子女選擇每天的學習時段與內容。家長可提供結構與建議,並定期與子女進行檢討,為自己的時間表作出更符合實際情況的修訂,讓子女在安全框架下學習自我管理。

3.建立正向溝通模式:衝突往往源於溝通方式。家長應避免使用「你總是……」、「你從不……」等否定語句,改以具體行為作出回饋,例如:「我留意到你今天花了30分鐘完成數學練習,這是很好的開始。」

正向語言能鼓勵子女持續努力,亦有助建立互信,若能改變說話的方式及態度,子女更能感受到家長背後的善意。

無論策略多完善,若親子關係緊張,效果亦難以持久。家長應謹記,子女最需要的不是完美表現,而是被理解與接納的感覺。

每天抽出短短10分鐘,與孩子談談生活、興趣或心情,能為親子關係注入穩定力量。當子女感受到安全與支持,他們自然更願意面對學習上的挑戰。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線: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文:楊慧莊姑娘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楊慧莊姑娘。

延伸閱讀:

陳卓然 - 老派教養退場中:新手爸媽自帶修復力|家長教室

傅海宜姑娘 - 成為子女的情緒守門員|家長教室

李卓翰 - 社工教路三步曲 助孩子處理情緒變化|家長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