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泥爸爸 - 人人變figure | 父中作樂

更新時間:18:00 2025-09-09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5-09-09 HKT

隔兩個月又講AI,相信這個情況會一直維持下去,可能更頻密。兩個月前說到一位90歲老婆婆懂得寫「提詞」,生成一幅令人垂涎的絕美菠蘿包相片,騙到不少人,今天她已能令菠蘿包「動起來」,變成一段5秒短片。

無可否認,我這位朋友的媽媽並非一般長者,她雖然高齡,但求知欲和學習能力較同齡銀髮族高得多。老人家畢竟一把年紀,按鍵盤和推滑鼠都有點吃力,就連她都能生成影片,可見學習和使用AI入門門檻之低。

延伸閱讀:笨泥爸爸 - 碼頭的漂書小站|父中作樂

我有一位媽媽級好友十分抗拒新科技,她認為使用太多高智能東西會令人失去基本能力,所以從不讓7歲兒子接觸手機,使用電腦上網也只限於做功課。她是那種從不使用手機付款App、隨身帶硬幣、平日還會買實體報章雜誌來看的「老式人」。今天,連她都傳來一張替寶貝兒子做的AI figure圖,不忘自嘲:「估唔到連我都識玩。」

她是「動漫粉」,可是早一波「相片轉吉卜力風」的AI狂潮她仍不為所動。我找來她的舊照轉幾張「吉卜力風」傳送過去,她竟說:「不要侮辱宮崎駿。」可是,最近這一波「相片轉figure」終於令她淪陷,她辯稱:「阿仔叫我整。」之後再發一段「用手拿起figure」的短片過來:「真假難分,我投降。」

延伸閱讀:笨泥爸爸 - 老奶奶與AI|父中作樂

對於一般人來說,AI在生成圖片和短片這層面,真的做到「有片都無真相」的程度。我貪得意用AI合成了一張自己穿禮服的瘦身相片,再轉為人偶圖發給一位「博士級」工作狂好友。他回應:「噢!很精緻的figure,哪里可以整到?貴嗎?」幾經解釋,他才相信是AI圖,轉頭便見他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貼自己的人偶圖。

進入AI時代,現實和虛擬的界限漸模糊,既然沒法抗拒,各位爸媽就和孩子好好擁抱和學習吧。

文:笨泥爸爸

作者為資深兒童傳媒人,《親子王》前主編,分享如何做個快樂孩子的快樂父親。

延伸閱讀:笨泥爸爸 - 男同學聚舊|父中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