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點揀科?校長分享選科萬用原則 平衡興趣/職業/能力|談經論學
發佈時間:17:00 2025-05-23 HKT

早前,本校為中三學生家長舉辦了一場高中選科簡介會。會上,我問了兩個問題:「各位家長,請問你考過DSE嗎?」和「家中是否有其他成員經歷過DSE?」問第一題時,沒人舉手;到第二題,仍有超過一半家長搖頭。雖然DSE已推行10多年,但對不少家長來說,仍不太熟悉DSE制度及現今學生的升學路徑,因為他們大多與筆者一樣是會考年代的考生。因此舉辦這類簡介會,讓生涯規劃老師向他們介紹,確實是有需要的。
校長分享選科原則
談到過往與現在高中學制的不同,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選科模式。在會考年代,學校大多以「套餐式」提供選科組合,例如A、B班為文科班,C、D班為理科班,E、F班為商科班等,選班等同選科,文理商分界清晰;現今則不同,高中選科變得更靈活多元,例如有學生修讀「中史+化學」或「生物+經濟」等跨領域組合。自由度較高,是否代表學生的選科組合會有很大的轉變呢?根據早前公布的調查,學生仍然較傾向選擇同範疇的科目組合,例如理科組合或傳統商科組合。
雖說學制不同,但也有其共通之處。如在當天簡介會中,我校生涯規劃老師也有向家長分享ICAC鐵三角的方法,讓他們了解子女選科時考慮的方向。ICAC的4個英文字母代表興趣(Interest)+職業(Career)+能力(Ability)=選擇(Choice)。學生對不同科目的興趣和能力較易理解,這裏就不多說了。至於職業,就是職業導向的意思,即如學生在此階段已對未來從事哪類職業有一定看法,就可以從這出發點着手,倒過來想,如從事甚麼職業,那大學應選修甚麼學科,再進而決定高中應選甚麼學科。特別須留意的是,大學不少學科在收取學生時,會對他們於高中修讀過哪些學科是有要求的。因此,高中修讀甚麼學科是會影響學生能否成功獲心儀學系取錄的機會。
總括而言,學制雖時有變化,但選科大原則沒變。作為家長,可從旁鼓勵及在有需要時給予子女參考的意見,協助他們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文: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者。
延伸閱讀:馮漢賢 - 學校夥伴 協同效應|談經論學
延伸閱讀:馮漢賢 - 積極的不完美主義|談經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