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音樂課 發展絕對音感能力|教研並進

更新時間:12:40 2024-03-01
發佈時間:12:40 2024-03-01

絕對音感真的只取決於天賦還是可以後天培育?音樂訓練和語言學習可以相輔相成?家長可以如何培育下一代的音樂能力?筆者的團隊最新的研究結果發現,有效的音樂課程設計,能使幼兒在短時間內培養出卓越的音樂才能,發展出絕對音感能力並更全面地培育學生多方面的才能,包括語言能力,或許能為以上問題提供一些啟示。


甚麼是「絕對音感」?

「絕對音感」是指在沒有參考的情況下,能夠準確識別任何音高。簡單來說,就是人們聽到一首音樂,在沒有參考音的提示下,都能精準地辨別它來自鋼琴哪一個音。絕對音感是一種罕見的能力,先天具有這種能力的人口估計只有0.01%至1%,因而引起了音樂、心理學、神經科學和生物學等多個學科的關注。

此外,具有絕對音感的音樂家比沒有絕對音感的音樂家展現出更強的聲音處理能力。至於絕對音感是天賦或是後天養成,音調語言假設(Tone Language Hypothesis)指出絕對音感能力是可以在後天培養。即使沒有先天絕對音感能力,如果學童在學習早期接受音高訓練,他們後天仍有機會獲得絕對音感能力。假設亦指出,東亞語言如廣東話、普通話、日語等依賴音調來傳達意義的語言,為後天發展絕對音感能力提供了早期的學習資源。


研究團隊設計音樂活動

為了解後天培養絕對音感的可行性,以及音樂訓練和語言發展密不可分的關係,筆者的研究團隊最近開發了一種創新的音樂教學方法,結合了音樂訓練、音高識別和語言學習的共同特點,希望透過有趣且豐富的音樂遊戲和訓練,提高學童對聲音細微差異的敏感度。這項研究邀請了23名就讀於本地幼稚園4至5歲的幼兒,以3至5人的小組方式,參與12堂特別設計的音樂課程。

研究團隊對於這次研究結果感到非常振奮,我們確定4至5歲的兒童發展出絕對音感能力並非不可能,而且是可以通過有效訓練實現的。雖然是次研究發現不能完全否定絕對音感屬先天能力的傳統觀點,但成對樣本t檢定,證實團隊開發的音樂課程能顯著改善學童的音高和節奏敏感方面的表現。在絕對音感測試中,參與研究的幼兒的整體表現提高了33%。更有超過50%的參與者展示出與具有絕對音感能力的音樂家相當的音高識別能力,證明了音樂訓練設計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有效的課程設計的確能使幼兒短時間內培養出卓越音樂才能。

從學術研究和跨學科發展的角度來看,是次研究為未來的音樂教育、言語學習、治療和神經科學奠定重要基礎,同時為提升音樂感能力和發展後天絕對音感能力提供了早期研究數據。團隊開發的音樂訓練課程將成為未來培育兒童音樂表演、分析和創作的重要基石。


如何培育下一代音樂能力?

音樂學習、音感能力與語言學習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但並非所有音樂訓練都能提高音感能力及語言學習能力。不少現存的音樂教育研究和市面上的音樂訓練課程,都忽視了提升學童聲音分辨能力的重要性。就培養音樂技能來說,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提倡採用母語學習法來學習音樂。他指出,所有人類天生都具備學習樂器的能力,就像他們具備學習母語時聆聽和模仿的能力一樣。因此,家長在為子女選擇音樂培訓課程時應注意課程的類型和內容,以及是否重視聆聽訓練,以加強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為他們未來的音樂學習奠定穩固的基礎。過度強調閱譜和樂理知識可能無法有效提升音感能力。

此外,學習應與幼兒的發展階段相配合。學前幼兒可以以身體律動的形式來理解及表達音樂,並配合唱出音名。這有助幼兒理解音樂和加強音高記憶,同時亦培養他們的音樂感。事實上,音樂的黃金發展期是在8歲前,因此如果想更有效地培養音樂感,就應該抓住這個黃金發展期,讓學童接受適當且有系統的訓練,以免錯過這個重要時期。

只要接受適當的訓練,每個人都可以從音樂訓練中獲益。


文: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江肇衡博士、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助理莊浩琛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4年3月1日教育版專欄「知識轉移」。

延伸閱讀:

探析新冠疫情下 小學電子評估:現狀與發展|教研並進

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家庭生活質量|教研並進

家長發揮多重角色 促進幼兒社交情緒健康|教研並進

促進香港準教師的精神健康|教研並進

教大研究:透過冒險遊戲MATHero學習數學|教研並進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