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詠儀 - 「心肺復甦法及去顫法」教育計劃|教評心思

更新時間:14:49 2023-12-15
發佈時間:14:49 2023-12-15

自2019年開始,我校選讀生物科的中四學生,都會參加由香港東北扶輪社贊助、聖約翰救護機構導師教授的「心肺復甦法及去顫法」教育計劃。這個計劃為時6小時,包括理論課、實習課及考核。參加計劃之初,我純粹覺得修讀生物的同學對人體結構及系統有基本認識,而這個訓練又扣連課程,課堂內作全方位學習,鞏固所學,加上救急扶危,意義重大,何樂而不為?

這個學年已是我校第4年參加「心肺復甦法及去顫法」教育計劃,我在啟動禮上,對贊助機構已說了3年的謝辭,要說第4次,內容恐怕也要重複了。正當我躊躇要說怎樣的謝辭,才顯得真誠及帶來新意時,靈機一觸,想起了每年應屆畢業生在申請大學聯合招生計劃時所提交的「學習歷程檔案」,決定與其由我代同學說,倒不如讓曾經受惠的學生自己說。

我翻看了剛畢業而在3年前參加了計劃的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大喜過望。我發現在他們多姿多采的校園生活中,這看似短暫的6個小時「教育計劃」,帶給學生的啟發與裨益,遠超我的想像。

所有曾經參加計劃的學員都把經歷寫在檔案中,認為課程令他們建立使用去顫器的信心,掌握了盡早拯救心臟驟停患者的技巧,這類回應是意料中事;也有不少學員表示在接受訓練後,明白到急救的重要性及能拯救性命的滿足感,啟發了將來投身醫護的職志;而最令我喜出望外的,是不少學生認為通過學習急救,讓他們領悟到生命的脆弱與寶貴,從此更加珍惜生命,活在當下,對生命常存熱愛。

我也非常感恩,過去4年,各界跨過疫境、歷過經濟不景,但社會上仍有不少有心人,願意慷慨解囊,為拯救生命的教育作出貢獻;而這個「心肺復甦法及去顫法」教育計劃,帶給學子的不止是急救的硬知識,更是生命教育、生涯探索及品格塑造的一節成長課。


潘詠儀
作者為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執委。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2月15日教育版專欄「教評心思」。

延伸閱讀:

鄭家寶 - 真實與虛幻|教評心思

陳玉燕 - 印象重慶|教評心思

尹淑芬 - 雙重特殊資優兒|教評心思

陳月平 - 無限風光在險峰|教評心思

陳月平 - 詩在、書在,你心中的長安就在|教評心思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