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技股估值過高勢危 林本利籲勿迷信明星股「大家知他們沒可能賺盡全世界錢」
發佈時間:06:00 2025-11-16 HKT
美國聯邦政府史上最長停擺剛結束,美股上周四(13日)隨即因聯儲局官員放鷹,以及企業業績表現參差而大跌。市場近期越來越擔憂美股出現人工智能(AI)泡沬,林本利上周二(11日)向學生重申,美股科技股已位高勢危,告誡他們不要過份迷信明星股,或追捧估值高昂的科技股。
投資美股的投資者必定聽過、甚至買過「科技七雄」,即英偉達、微軟、亞馬遜、Meta、蘋果、Google母公司Alphabet,以及Tesla。林本利先給學生一個「震撼真相」,原來首富馬斯克旗下的Tesla在七雄當中表現平平、並不入流。
他參考的是Financecharts網站、現時全美國最賺錢的公司排名,第一位是Alphabet,過去四季賺1242億美元,其次是蘋果及微軟,分別賺1120億美元及1049億美元。英偉達、亞馬遜、Meta分別在全美排第4、第5及第7名;意想不到的是Tesla在全美排名第80位,過去四季僅賺52.6億美元。若以利潤率計,「科技七雄」以英偉達的54%最好賺,其次是Meta的36%,Tesla僅7.88%。
公司過去數年的利潤增長率方面,Tesla過去3年更是負增長22%,「它厲害的就是頭幾年,那時馬斯克說要私有化公司,去火星,人們(股民)就相信了它。」至於過去3年增長最強,無容置疑是英偉達,近年各科技巨頭大灑金錢投資AI,令這間晶片公司過去3年複合增長達124%。
美股科技七雄 | ||||||
| 公司 | 市值(美元) | 過去四季利潤 | 利潤率 | 過去3年複合增長率 | 過去5年複合增長率 | 市盈率(倍) |
| Alphabet | 3.37萬億 | 1242.51億 | 30.11% | 22.84% | 28.30% | 27.77 |
| 蘋果 | 4.03萬億 | 1120.1億 | 24.76% | 3.91% | 14.29% | 35.74 |
| 微軟 | 3.74萬億 | 1049.12億 | 35.74% | 14.54% | 17.16% | 35.42 |
| 英偉達 | 4.52萬億 | 865.97億 | 54.14% | 124.15% | 91.06% | 53.29 |
| 亞馬遜 | 2.55萬億 | 764.82億 | 9.81% | 88.92% | 34.48% | 34.26 |
| Meta | 1.52萬億 | 585.28億 | 36.69% | 26.59% | 18.28% | 26.88 |
| Tesla | 1.33萬億 | 52.68億 | 7.88% | -22.18% | 58.56% | 284.55 |
| 資料來源:Financecharts,截至11月13日,按利潤排列 | ||||||
不過近月不少人也擔心英偉達的「AI循環交易」,例如他在9月底向OpenAI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協助後者建造AI數據中心,而OpenAI則承諾該數據中心將購入數百萬塊Nvidia晶片。林本利坦言,這是人為地製造收入和盈利,推升股價,質疑其高速增長不可持續,「如果英偉達(增長率或利潤率)最終回到20%左右,股價要跌多少錢呢?」
他以另一個角度分析,不計表現平平的Tesla,其餘六大科企市值合共逾20萬億美元,若股價繼續以每年30%速度增長,再過兩年、2027年它們的市值便超越美國GDP(假設以年均3%增長)。
這六大科企全年收入合共2萬億美元,若此後保持年均增長30%,2037年其收入便超越美國GDP,2043年更超越全球GDP(同樣假設以年均3%增長),即全球所有收入盡歸美股六強。
以這六強盈利合共5000多億美元計,若同樣年均增長30%,2043年盈利將超越美國GDP,「其他公司一個仙都賺不到!大家都知道沒可能(幾間公司)賺盡全世界的錢。」

林本利回想,美國19世紀末出現鐵路修築潮,不少鐵路公司股票因而大升、出現泡沬,最終鐵路建設飽和,這些公司也相繼破產及倒閉。近一點有2000年科網泡沬爆破,當時熱門的科網公司如今亦已沒落。回看這些歷史,他斷言今次AI狂潮總有「爆煲」的一日,科技七雄可能只會剩下一兩間公司能維持高增長。
不過,一個均衡的投資組合也不能完全沒有科技股,故他告誡學生,不要迷信個別明星科技股,也要提防超高估值的科技股,例如Tesla市盈率約280倍之高。要更安心地持有科技股,他建議學生選擇納指ETF,如QQQ,「持有一籃子的科技股,即使死了一隻,也可以有第二隻頂上。」
相關文章:
美股5大科企放榜成AI指標 分析料關注資本支出 「蘋果期望已經不高」
恒生私有化成事機會高 林本利:滙豐大跌不合理 料「食息」股東轉投中銀中電等收息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