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詭計危及美股小股東|林小珍
發佈時間:11:04 2025-09-30 HKT

有留意筆者節目的朋友,都會知道節目除了港股、商品、外幣和虛擬資產外,美股亦是重要的部分。筆者發覺近期越來越多觀眾朋友,不再只是視美股市場為參考指標,更是直接參與其中。這一方面是因為有更多交易平台提供美股交易服務,而且手續費相宜,另一方面亦因為美國市場的上市公司,提供到一些本地市場沒有的投資主題,有利捕捉更多投資機會。不過除了投資價值,企業管治和投資者保障亦不容忽視,而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的連串舉動,可能正逐步削弱美股投資者的權益。
美股業績恐「4變2」
特朗普早前於社交平台發表帖文,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上市公布每季公布業績的規定,放寬到只需要公布中期和全年業績。特朗普聲稱是希望協助企業節省會計開支,同時讓管理層可以更加專注於公司營運。筆者讀到這裡,不禁覺得難以信服。
美國上市公司必須每季公布業績的規定,由1970年代沿用至今,是美國資本市場透明度的重要基礎。每季公布業績當然涉及成本,但隨著企業營運數碼化,加上會計工序自動化,要整理季度財務報告,效率變得越來越高,成本亦有所降低。大半個世紀前已經可以達到的標準,到今時今日變得更容易處理,卻要降低標準?
季績保障小股東獲及時資訊
有投資美股的朋友都知道,美股的季度業績,能夠讓投資者更準確掌握公司的經營情況,捕捉出入市的時機,特別是身處現今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季度營運數據及管理層的前景展望,確實提供很多具參考價值,甚至左右投資決定的資訊。
特別是散戶投資者,不似得機構投資者般,有其他渠道了解公司表現,季績是一項重要而且及時的資訊來源。取消季度業績,很有可能令小股東跟機構投資者及大股東之間的資訊鴻溝變得更加顯著,因而加劇因為資訊不對等而造成的不公平局面,因此,將業績由每季改為每半年一次,絕對是企業管治和投資者保障「開倒車」。
筆者並不否認,季度業績有時候會觸發股價波動,有可能打亂管理層的長線部署,畢竟不少重要決策,特別是涉及企業轉型,往往都會出現陣痛,或者受到市場環境波動,打擊短期表現。但目前的制度,正好考驗管理層向投資者解說經營策略的能力,同時要求管理層開誠布公,面對市場。說到底,股東才是公司的老闆,沒有股東提供資本,何來管理層經營?
小股東更難左右管理層決策
除了取消季度業績,特朗普亦向證交會施壓,要求推動其他有利於企業管理層,但同時削弱投資者權利的舉措。證交會於本月初發出通告,表示正考慮限制股東於法院向公司提告的權利,改為採用閉門調解。分析認為此舉將會大大降低公眾對這類爭議的關注度和知情權。
另外,石油公司埃克森(Exxon)提出採用新的投票機制,如果零售投資者不主動行使投票權,即會假定他們按管理層的意見投票,目前證交會傾向接受埃克森的建議。一旦落實,變相會加大了小股東否決管理層建議的難度。
長遠或影響美股市場吸引力
有投資者權益關注組織質疑,特朗普正有計劃地採取一系列措施,降低企業的透明度,同時偏幫屬於特朗普利益集團的財閥和企業管理層,損害小股東權益。
美國資本市場一向以高透明度見稱,所以就算香港投資者都樂於參與,特朗普一連串的行動,影響未必於短期浮現,但如果將來接連出現企業延誤通報重要資訊,以及小股東維權不果的事件,又會否令散戶投資者,以及海外投資者長遠對美股的信心和興趣下降呢?
林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