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9月破咒 10月往績多波動 AI預期恐過度樂觀 專家籲警惕4大風險

更新時間:06:00 2025-09-30 HKT
發佈時間:06:00 2025-09-30 HKT

在AI熱潮的帶動下,美股有望打破「9月魔咒」兼創近年同期佳績,其中標普500指數在9月截至上周五累升2.8%,納指亦累升4.8%;不過,大行高盛警告指這場「驚喜」的代價,或許會在10月隨之而來,並預計一系列業績和宏觀風險的考驗,將令市場波動性大幅上升。高富金融集團投資總監梁偉民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時亦稱,目前美股值博率並不算太吸引,並建議投資者要警惕市場估值高企、美國經濟轉弱、減息路徑未明及政府停擺風險。

近十年美股十月升跌幅
年份 標普500指數 納斯達克指數 道瓊斯指數
2014 2.32% 3.06% 2.04%
2015 8.30% 9.38% 8.47%
2016 -1.94% -2.31% -0.91%
2017 2.22% 3.57% 4.34%
2018 -6.94% -9.20% -5.07%
2019 2.04% 3.66% 0.48%
2020 -2.77% -2.29% -4.61%
2021 6.91% 7.27% 5.84%
2022 7.99% 3.90% 13.95%
2023 -2.20% -2.78% -1.36%
2024 -0.99% -0.52% -1.34%

高盛指10月歷史波動率高20%

據外媒引述高盛股票分析師John Marshall指出,自1928年以來,標指10月歷史波動率比其他月份高約20%,且近幾十年的幅度更高,因為10月對許多投資者及聚焦年底業績的企業是關鍵時期,隨着業績、分析師活動及新一年指引的公佈,將推升交易量與波動性。他又補充,聯儲局官員在10月的公開表態及最新CPI數據也將備受市場關注。

標指市盈率已是近十年高位

梁偉民則指出,美股自4月反彈以來勢頭強勁,主要受AI憧憬、聯儲局減息預期等利好消息影響,預計10月市場情緒或仍維持樂觀,但需警惕估值高企及其他市場的潛在風險。他解釋,目前標普500歷史市盈率達27倍、預測市盈率23倍,大幅高於過去平均值,亦是近十年高位。同時,關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並非已消失,加上近月非農新增職位數目大幅下降,亦顯示美國經濟可能明顯轉弱。

美減息路徑及停擺風險未明

此外,還有政策的不確定性,一方面聯儲局的減息路徑尚未完全明朗,若後續通脹數據出現明顯反彈,聯儲局隨時可能暫停減息;另一方面,美國政府面臨的停擺風險也需高度警惕,與過往不同,此次停擺的風險較以往要大,過去政府停擺後通常會向員工補發工資,對經濟和股市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但據市場傳言,特朗普此次未必像往常一樣補發工資,甚至可能借停擺機會推動大幅裁員。

AI樂觀預期已反映在股價中 

另一方面,AI熱潮推動美股強勢之際,市場對於AI是否已形成泡沫的討論也日漸升溫。梁偉民認為,雖然AI熱潮「無法估頂」,但市場已將過度樂觀的盈利預期反映在股價中,若後續業績不及預期或情緒轉淡,高估值可能引發科技股調整,例如博通(Broadcom)憑100億美元AI晶片訂單,令股價急升20%,但仍需面對與英偉達(Nvidia)的技術差距;而甲骨文(Oracle)預期未來雲端業務增長10倍,從而股價推升40%,但大幅增加資本投資或拖累短期盈利。

梁偉民:可留意軍工股與電力股

相較之下,梁偉民建議投資者可留意軍工股與電力股,其中軍工股受益於歐洲國防支出增加、中東局勢緊張及美國軍事設備出售;電力股則因AI發展需要大量電力需求而受惠。惟他亦提醒,兩大板塊今年以來升幅較大,部份個股估值也不再便宜。

美銀:美元走強或觸發集體平倉

美國銀行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則認為,AI推動的科技股升勢尚未觸及「危險水平」,因目前科技股的信用債息差處於18年來最低點,意味信貸市場並未認為這些公司的違約風險很高,與典型資產泡沫後期的信貸風險急劇上升形成鮮明對比。

不過,Hartnett警告指投資者目前需要警惕的是美元意外走強,目前市場的最大軟肋是「做空美元」的共識交易;一旦美元指數出現「無序」反彈及升破102的關鍵水平,可能會觸發「風險規避式」的集體平倉。儘管如此,他續認為美元長期貶值的基礎並未改變,也是黃金等資產具備結構性支撐的原因。

針對10月潛在波動,梁偉民建議,若投資者當前為全倉,可小量減持,或將部份淨長倉轉為BUFFER策略,即同時買賣認購與認沽期權,提供一定比例保底,但限制上升空間;若投資者目前倉位不高,則可維持現有倉位,但不建議高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