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估價回升 「大好友」出手投地 李聲揚:樓市見底或非「狼來了」

更新時間:17:00 2025-08-17 HKT
發佈時間:06:30 2025-08-17 HKT

本欄上星期寫過「購房通」,會否成事仍是未知之數。不過樓市真的有不少見底跡象,似乎不是「狼來了」。

先看最基本的數字,是租金。始終若以學院派角度看,資產的價值就是未來現金流折現,股票債券房地產皆如此,而住宅的現金流就是出租可收的租金(或自住可以省回的租金)。個個說經濟很差,人口外流,但租金指數卻剛剛創了新高。中原城市租金指數,按月升1.2%,連升3個月,突破2018年高位,已較低位反彈20%。

樓價指數反覆回穩

至於樓價指數方面,算是反覆,但仍似是回穩。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按周升1%,今年樓價暫時累計錄得些微升幅。當然,指數仍較高位低近30%。

在外圍方面,美國的通脹數字並不太低,但之前預計關稅會大幅推高通脹的場景,似乎也未有出現。在特朗普打「開口牌」的情況下,市場似乎預期聯儲局很有可能在9月中的議息會議再減息。現時利率期貨顯示,減息機會達到85%。當然,距離會議仍有整個月,此等期望隨時可以變。但若真的減息,則銀行的按息有機會再下調。

中小行劈按揭利息

事實上,也不用等美國減息,不少銀行都已經下調按揭利率。之前本欄提過,銀行提高了按揭回贈。到今個月,開始有小型銀行索性「劈價」,調低按揭息口,幅度達到0.3厘。現在的按揭息率,可以低至1.9厘(大型銀行則是約2.2厘)。但當然了,按息跟隨銀行拆息變動,若拆息上升(機會不細),按揭利率也會升。但整體而言,計及美國因素,相信按息還是下跌的機會較大。

相關文章:中小行傳推「H+1%」按揭 較大行低0.3厘 專家提醒一個風險位

講到銀行方面,也看到估價回升。有傳媒追蹤27個單位,發現中銀香港調高了19個的估價(之前一個月是8個),是兩年半以來最多。而今個月未有任何單位估價再跌,也是一年多以來首見。

政黨建議減印花稅

在政策面方面,上星期本欄提過「購房通」,但仍有不少變數。不過近日傳媒報道,政府也在考慮調低住宅成交的印花稅。皆因政府9月將公佈施政報告,多個政黨均建議政府擴大「100元印花稅」的適用範圍,就是變相減印花稅。現在400萬以下的單位,只用付100元印花稅,而政黨建議應該適用至600萬甚至1000萬。更有政黨提議,若屬本地首置客,1000萬以下的成交都應該全免印花稅。當然了,政府正面臨財赤,若措施實行,政府收入會進一步下跌。不過,由於只涉及樓價較低的樓宇,而且成交可能會大升,所以實際影響未必太大。有專家估計,政府可能只會少收20億至30億元的印花稅,但此舉有望穩住樓市,提振經濟,相信政府有機會考慮。

在發展商方面,近年相當低調的信和,剛剛投地成功。信和力壓其他7個財團,以11億元投得屯門海珠路住宅地。這也是政府今個財年首幅批出的地皮。信和素來有「大好友」的稱號,今次出價約3900元一呎,較市場預期高出不少。似乎發展商,也開始認為樓市再大幅下跌的空間不大。

屯門海珠路住宅地由信和以10.89億元力壓其餘7組財團投得,每方呎樓面地價約3860元,較市場估值上限價高出約38%。
屯門海珠路住宅地由信和以10.89億元力壓其餘7組財團投得,每方呎樓面地價約3860元,較市場估值上限價高出約38%。

地產股價跑贏大市

講到發展商,也可能留意眾多香港地產商的股價,今年升了三四成起碼,普遍都跑贏大市。個別公司,例如新加坡上市的置地,更是升了近50%。同樣地,美聯(1200)的股價也在幾個月間升了一個開。

正所謂股價炒預期,似乎已有不少人同意,樓市最壞時間已過。而筆者還是那句,若不打算移民,則現在買自住樓並非不智。但若買來收租或搏升值,則似乎還不是太適合。

Patreon作者 李聲揚

相關文章:「購房通」引北水買港樓 助經濟復蘇紓緩財赤 李聲揚:樓市料慢慢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