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肇弘 – 港產科幻特技片前傳 |曾幾何時
發佈時間:06:00 2022-10-23 HKT
《明日戰記》票房成績驕人,相信當中很多人都不是對科幻特技大片感興趣,只是被監製古天樂不惜工本製作經年、一心推動本地電影的「誠意牌」打動,紛紛到戲院進場支持。
論製作規模與水平,《明日戰記》跟荷里活電影相比仍有頗大距離,卻無疑是港產科幻片的突破,但有人將此片吹噓成「香港首部科幻片」,就未免一筆抹殺前人開創的努力了。科幻片雖然不是港產片的流行類型,然而並非未曾拍過。資深影迷應會記得昔日《中國超人》、《星際鈍胎》、《鐵甲無敵瑪利亞》等片,已經大玩外太空、機械人等元素,比《明日戰記》早幾十年了。

若再往前追溯,其實早在黑白粵語片時代流行的神怪武俠片,已經大量運用特技。不過那時尚未出現電腦後期製作,電影人只能以土法炮製不同的道具及特效效果。當時有位著名的特技師傅盧寄萍,年輕時曾在上海從事舞台布景設計,來港後加入影圈,就發揮其創意和技藝,為粵語神怪片設計出不少膾炙人口的道具。《如來神掌怒碎萬劍門》石堅施展碩大無比的「天殘腳」,就是盧寄萍的得意之作。
另一個有趣的道具,是《十兄弟怒海除魔》中十兄弟潛水捕捉的巨型怪魚。據盧寄萍憶述,道具怪魚有三十尺長,以木材、麻包、人造膠布等做成,要分開魚頭、魚身和魚尾三部分去做,再運到海邊花兩日裝嵌才完成。怪魚的魚肚中空,用來安裝艇尾機,從而產生水中游動的效果。以當時製作成本匱乏的粵語片而言,這條耗資三千多元製成的怪魚絕對是大手筆。
想起有部王風編導的《飛天小俠》,也算是早期少有涉及科幻題材的粵語片,寫馮寶寶飾演的「飛天小俠」由太空來到香港(有幕用土法特技拍她飛到中環上空和尖沙嘴鐘樓),儆惡懲奸,但最終發現一切只是小孩子看公仔書後的白日夢。電影的目標觀眾顯然是小朋友,有影迷長大後就對片中馮寶寶愛吃魚皮花生的細節念念不忘。早前曾在多間小學放映此片,依然令一眾學生看得笑逐顏開。
文:曾肇弘 圖:星島圖片庫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