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2:00 2022-09-15

今時今日,當我們談論二十世紀初期在法國興起的繪畫流派「野獸派」(Fauvism),總會第一時間想到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年至1954年)。法國巴黎蒙馬特博物館(Musée de Montmartre)早前舉辦了卡莫因(Charles Camoin,1879年至1965年)的回顧展《a beast on the loose》,展出這位與馬諦斯同為野獸派擁躉的畫家代表作數十件,回顧其以色彩渲染人生的創作故事,值得一再回味。
儘管野獸派作為二十世紀初時興的繪畫流派,也僅僅維持了數年,但卡莫因與馬諦斯的友誼卻維繫了一生。兩人同在法國畫家古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1826年至1898年)的畫室學習,並被這位象徵主義畫家對於色彩的鍾情影響,開啟了他們以色彩探索繪畫的創作新途。卡莫因以「野獸」自稱,不單因其畫作色彩自由奔放,更因其勇於嘗試探索的精神。1914年,他曾親手銷毀自己的八十幅畫作,如是大膽的破舊立新,便是其無畏性格之例證。

早前展出的卡莫因作品,既有肖像和靜物畫,也有風景畫作。畫家早期的作品,不論人像或風景,皆較為具象,愈到晚年,筆法愈見灑脫不拘,像他於1950年創作的《聖特洛佩斯港口》,海面和天空雖依稀可辨,但海面上漂浮的小舟,皆以三兩簡筆描繪,注重神似而非形似。另一幅同樣創作於晚年的靜物畫,畫中椅子上的水果也以簡筆繪成,唯突出冷暖色彩對照,善用飽和色,隱約可見後印象派知名畫家塞尚等人的影響。
像馬諦斯的畫作一樣,卡莫因的作品總能輕而易舉地愉悅觀者的目光,除了歸功於畫中繽紛生動的色彩,亦與他的創作選材不無關聯。安靜的街巷、日光下的海面、樓台上安靜閱讀的女子,較之馬諦斯,卡莫因的繪畫選材更為溫和。他較少捕捉激烈的、戲劇感強的畫面,而是更樂意從日常生活中擷取那些溫煦的、和美的場景,故此觀看他的畫作,每每感覺如沐春風。
文:李夢 圖: 蒙馬特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