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近4成癌症患者曾生蛇 化療患者風險高25倍 促政府納疫苗資助

更新時間:20:05 2025-11-18 HKT
發佈時間:20:05 2025-11-18 HKT

【帶狀疱疹/生蛇/癌症/疫苗】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今年進行了一項調查顯示,近4成受訪癌症患者曾感染帶狀疱疹(生蛇),情況令人關注。有醫生解釋,化療患者生蛇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5倍,且容易引發嚴重併發症,甚至需要中斷癌症治療。基金會呼籲政府將生蛇疫苗納入資助計劃,以保障患者治療過程順利。

本港近4成癌症患者曾生蛇 化療患者風險高25倍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今年5至6月進行調查,訪問了116位癌症患者,結果顯示近40%受訪者曾生蛇;受訪癌症患者普遍對生蛇感到憂慮,近70%認為在癌症治療過程中預防生蛇極為重要。

 

對此,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解釋:

  • 與一般人群相比,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患上生蛇的風險可高達25倍。
  • 風險在癌症確診後首2年內特別高,且持續時間顯著。
  • 免疫力低下者併發症風險激增,症狀往往更持久、範圍更廣,可能演變成病毒血症、肺炎、肝炎、腦炎等嚴重情況,復發風險較一般人更高。

最令人困擾的生蛇後遺神經痛,在癌症患者中的風險更增加達3.3倍,痛楚可持續數年甚至終身,在治療癌症方面更有以下影響:

  • 急性感染期需暫停化療
  • 可能影響整體治療成效
  • 增加急症入院和住院機會
  • 抗病毒藥物與癌症治療藥物可能產生相互作用

病友分享預防生蛇重要性: 不應只專注抗癌

34歲的卵巢癌患者Truda分享,她在18到25歲期間每年都飽受生蛇神經痛折磨,甚至曾在陰道部位生蛇。3年前她被診斷患上早期卵巢病變,手術治療後曾出現生蛇復發跡象。Truda現已接種生蛇疫苗,並深刻體會到預防成效:「作為癌症患者,生蛇風險顯然比一般人高得多,所以我們不應只專注於抗癌,預防生蛇和其他疾病同樣重要。」 吳醫生引述國際研究指:「一項英國研究顯示,成人生蛇患者日後患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4倍。另一項研究發現,新冠疫情後生蛇可增加患大腸癌風險,影響可持續超過3年。」

促政府納疫苗資助計劃

調查顯示,「蛇針」費用負擔成為主要障礙,有2/3受訪者認為疫苗價格過高,家庭月入2萬元以下群體情況更明顯,6成患者擔心疫苗干擾癌症治療,顯示對疫苗認知不足。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呼籲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審視加入癌症病人接種蛇針的建議。同時希望政府與公立醫院為患者提供疫苗接種補貼或免費接種。方嘉儀亦建議加強生蛇的健康教育,普及風險知識,鼓勵癌症患者積極防蛇。

延伸閱讀:生蛇|3人有1人會生蛇?與濕疹難分辨?拆解成因/症狀/迷思 推介1款茶紓緩止痕

資料來源:衞生署、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

---

相關文章:

7類人易生蛇痛到似被火燒 醫生指1方法即減7至9成病發率

輕度/中度/嚴重濕疹如何止痕?一定要搽類固醇?皮膚科醫生解構7大治療方法

30歲港女患濕疹 全身流膿細菌入血險死 醫生破解3大誤解籲正確用類固醇

濕疹爆發要清濕毒?2類人越清越痕!中醫推介3款止痕湯水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