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是因為痔瘡還是大腸癌?甚麼人易生痔瘡?一文看症狀/成因/治療方法/手術後遺症

更新時間:20:00 2025-08-01 HKT
發佈時間:20:00 2025-08-01 HKT

痔瘡也具備生理功能?大便出血時,如何初步辨識是痔瘡還是大腸癌作崇?外科專科醫生李文傑向《星島頭條》講解,區分兩者的症狀及分享治療痔瘡的方法。

生痔瘡不一定會痛和出血?

痔瘡本是肛門內正常的組織,並非所有痔瘡,都會引起痛楚及出血。痔瘡之所以出現症狀,主要是因為腸道和腹內壓力過高,令直腸肛門黏膜下垂所致。當痔瘡的血管被肛門括約肌箍緊,血液無法回流,令血管閉塞,患者就會感到痛楚。

【同場加映】痔瘡成因與症狀

痔瘡其實有功能?解構4階段症狀

痔瘡大致可分為4個級別,而絕大部分人,都有第一級的痔瘡。李文傑醫生解釋:「並不是所有痔瘡也需要治療,因為痔瘡其實有助肛門括約肌收緊,防止失禁,也令我們沒那麼容易放屁,具有防止滲漏及鎖氣的功能。」

痔瘡分級:

  • 第一級: 屬肛門的正常組織(肛墊)。通常無症狀,無需處理。
  • 第二級: 黏膜下垂情況較為嚴重。但痔瘡會自己縮回肛門內。
  • 第三級: 痔瘡脫出肛門外,但可自行推回。
  • 第四級: 痔瘡長期脫出肛門外,無法推回。

「文人多痔疾」久坐者更容易生痔瘡?

李文傑醫生表示,久坐少動的人,特別是行動不便長者,他們的腸道蠕動會較緩慢,導致便秘和排便過度用力,增加腸道和腹內壓,容易令痔瘡惡化。這也印證了「文人多痔疾,十人佔八九」的說法。此外,孕婦因胎兒壓迫,以及前列腺肥大的男士,在排尿時需格外用力,亦會提高腹壓,容易引致痔瘡脫垂。

排血便是生痔瘡還是大腸癌警號?

不少人出現血便,都會擔心自己可能患上大腸癌。雖然痔瘡或大腸癌,都有機會排血便,但兩者所引起的血便,從顏色、形態和伴隨的症狀亦有所不同,患者可以作初步判斷。

李醫生表示,痔瘡引致的出血通常呈現鮮紅色,且以滴狀形式出現,因出血點靠近肛門口;大腸癌的血便則會因腫瘤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若腫瘤位於大腸初段,血液多與糞便混合,呈現暗黑色;若腫瘤位於大腸末端或直腸,則可能排出黏液便,伴隨排便不清的感覺。

大腸癌初期的症狀較不明顯,但隨著腫瘤增大,便會造成腸道阻塞,排便頻率改變,大便形狀變幼,患者甚至會觸摸到腹部有硬塊。若伴隨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貧血等症狀,患者更不應掉以輕心。

他補充,除了痔瘡及大腸癌,肛裂或其他上消化道系統疾病,也可能出現血便,需透過專業檢查進一步鑑別診斷。

如何判別是痔瘡或惡性腫瘤?

李醫生表示,要判別痔瘡與大腸癌,醫生一般都需要經過詳細問診、肛門指診及大腸鏡檢查。透過指診,醫生可觸摸肛門至直腸約8公分範圍。惡性腫瘤手感通常較硬、固定;痔瘡則較軟、表面平滑且可以移動。配合大腸鏡檢查和病理化驗,便可診斷出腸道有沒有病變。

痔瘡有哪些治療方法?一定要割?

1. 保守治療

針對不同類型的痔瘡、嚴重程度及患者期望,可配合不同的治療方案。建議輕度患者可採取保守治療,透過增加水分和膳食纖維攝取、規律運動來軟化糞便,避免痔瘡惡化,部分患者也可配合外用藥物緩解腫脹。中度或嚴重的患者,可採取以下較為進取的方法。

2. 非手術治療

  • 硬化劑注射:透過注射含有酚的植物性油,使痔瘡血管萎縮,適合內痔治療。
  • 痔瘡結紮術:適用於內痔,透過橡皮圈阻斷血流使痔瘡壞死脫落,痛感輕微。

3. 手術治療

  • 超聲波引導結紮手術:利用超聲波探測,精準定位出血血管。過程無創、痛感極低、有效止血,適合以出血為主的內痔。
  • 痔瘡槍手術:將下垂的黏膜推回並用痔瘡槍釘好固定,同時切除多餘組織。好處是創傷小、康復快,適合四級或環狀脫垂痔瘡。
  • 傳統痔瘡切除手術:適合外痔患者,須在醫院進行,患者需要在全身麻醉或半身麻醉下進行切除手術,效果通常較為持久。

痔瘡手術有甚麼風險?

李醫生提醒,痔瘡手術其實並不複雜,但若操刀者經驗不足,手術後有機會出現後遺症,對患者的生活便會構成嚴重的影響。

港男術後肛門狹窄影響排便

李醫生憶述一個深刻的個案,曾有一名患者,接受過傳統痔瘡切除手術。可是,由於操刀者過度切除痔瘡,加上術後傷口長出疤痕,導致肛門收窄,令患者術後排便十分困難和疼痛。李醫生需要為患者進行肛門矯形手術,方便他排便。

術後流出「陰道便」

過往亦曾有報導,一名女士接受痔瘡槍手術,但由於痔瘡槍釘得太深,釘穿了直腸前方的陰道,令直腸和陰道互通,患者術後陰道流出糞便,需要以更複雜的手術修補。

李醫生建議患者,治療前應跟醫生溝通好最合適的治療方案、當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及後遺症,並找合資格及經驗豐富的專科醫生處理。

專家履歷:李文傑

香港外科專科醫生

延伸閱讀:切除痔瘡後還會復發?常坐浴更快好?醫生拆解痔瘡10大迷思

---

相關文章:

大便有血是痔瘡/肛裂/大腸癌?醫生教3招分辨血便症狀 40歲以上要盡早檢查

20歲男血染馬桶揭患痔瘡 工作1習慣引發 醫生教分5大症狀

8成孕婦易生痔瘡 常做瑜珈可減風險?醫生解構成因/症狀/改善方法

全球2個地方最少人患痔瘡 醫生揭與1奇怪習慣有關 附症狀/自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