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鬱症|時而躁底時而憂鬱躺平 情緒高低起伏如過山車 解構躁期鬱期症狀/成因/治療方法

更新時間:21:35 2025-08-07 HKT
發佈時間:21:35 2025-08-07 HKT

當生活壓力、睡眠紊亂與極端情緒交織,如何辨識躁鬱症的早期訊號?這種徘徊於憂鬱與情緒高漲兩個極端的精神疾病,不僅影響患者生活,更可能對家庭關係造成極大影響。躁鬱症的成因、症狀與治療策略是甚麼?以下帶大家認識這種「情緒雙面體」的複雜世界。

躁鬱症|情緒極端起伏是性格突變?

阿明(化名)是一位從事裝修行業的判頭,隨著經濟環境轉變,他的收入變得不穩定。鬱悶的情緒驅使他放工後便和同事們一起去喝酒。回家後,阿明顯得特別煩躁。太太覺得他好像變了另外一個人:從前的阿明很顧家,也很少向太太和女兒發脾氣。但是過去一個月,阿明總是顯得愁眉苦臉,吃晚飯的時候他顯得好像沒有胃口,回家後大部分時間都是躺在床上,要不是就對太太和女兒作出各樣的批評,有時更會出現肢體衝突。阿明得知自己發脾氣後,又會感到後悔,獨自在房間裡面哭泣。

低落的情緒過後,阿明第二天又好像變得精力充沛,說話內容急速,有時內容變得難以理解。他跟太太提及自己各樣的生意計劃和投資,也在網上購買不少沒有用途的物品,家庭的儲蓄也快要被他花光了。太太初期以為阿明的性格改變了,直到跟家庭醫生談及,才懷疑阿明患上了躁鬱症。

【同場加映】躁鬱症有哪些症狀?

 

甚麼是躁鬱症?出現哪些症狀?

躁鬱症,又稱為「躁狂抑鬱症」或「雙相情緒病」,是一種具有復發可能的情緒病。有別於一般的情緒起伏,躁鬱症患者情緒起伏的狀態往往超過一般正常範圍,並對病者和身邊的人造成影響。患者情緒會在狂躁與抑鬱兩極之間反覆轉換,但這些狀態未必和患者當下的遭遇直接相關,意思是不一定遇到壞事就會抑鬱,遇到正面事件就會狂燥。

階段:可按照程度及持續時間長短,分為輕中度狂躁(Hypomanic)及狂躁(Manic)。在狂躁周期時,患者可能在幾個星期內情緒逐步高漲:初期可能思想過度樂觀、對人態度過份親切、說話急促;後期則會持續亢奮、說話增多、思路加快、失眠且精力旺盛,情緒亦有可能變得暴躁,並作出衝動行為和決定。有部分患者或會出現思覺失調的病徵,例如幻聽、妄想自己是名人、與某位名人有特殊關係或認為自己有超能力。

抑鬱階段:會持續低落、失眠、喪失動力、失去對事物和社交興趣、思想減慢、感到難以作出決定;自責感嚴重時,有可能伴隨出現關於患上重病或被陷害的妄想,甚至出現自殺念頭。因此,能夠適當治療能避免病情轉差,對患者的安全也十分重要。

躁鬱症的徵狀可以出現多種類型。病情明顯的會比較容易被察覺,而輕中度狂躁類型的病徵則比較隱藏,容易與人格障礙,或是其他精神或情緒障礙混淆。本港約每100人中便有1人患躁鬱症,發病年齡大多集中在青少年至成年早期,即20歲左右;亦有人在40歲後才發病的,但為數不多,男女患病比例相若。

躁鬱症主要有哪些成因?

躁鬱症的成因至今尚未明確,但研究顯示的具體成因包括以下幾項:

1. 家族遺傳基因

若父母其中一人患有躁鬱症,子女患病機率約10%;雙親均患躁鬱症,則子女患病機率約為40%。然而,家族成員會否病發也取決於環境等多項因素。

2. 腦部神經物質失衡

躁鬱症患者腦內的血清素、多巴胺等關於調節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失衡,因此透過藥物調節神經傳遞物質可達到情緒穩定效果。然而,醫學上還仍然未完全了解這種失衡的原因。

3. 環境壓力

負面遭遇,例如家人離世、失業等固然會帶來精神壓力,但一些正面的人生變化,例如升職或其他喜事等都可能帶來壓力,從而觸發病發。

4. 酒精和藥物影響

酗酒、濫用藥物等均有機會影響腦部功能和大腦傳遞物質的平衡,進而提高誘發躁鬱症的風險。

躁鬱症應該如何治療?

治療躁鬱症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分為急性治療與維持治療兩個階段,配合心理治療有助於改善抑鬱情緒。

躁鬱症藥物治療

藥物對治療躁鬱症十分重要,核心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物、情緒穩定劑及抗抑鬱藥。

1. 情緒穩定劑:包括鋰劑 (一種天然的礦物鹽) 和一些原本用作治療腦癇症的藥物,都有助穩定情緒,減少復發的風險。

服用鋰劑的患者需要定時抽血監察血液內的藥物濃度,同時醫生亦會監察各項身體機能,例如腎臟和甲狀腺功能等,以確保其運作正常。患者若因其他疾病求診,需要告知醫生正在服用鋰劑,以免其他藥物如某些止痛藥或血壓藥與鋰劑有相沖。研究顯示,鋰劑可有效減少躁鬱症3至4成的復發機會。

2. 抗精神病藥:最新研究表明,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對治療躁鬱症亦效果顯著,和情緒穩定劑相若。

3. 抗抑鬱藥:處於抑鬱期的患者可能需要同時服用抗抑鬱藥和情緒穩定劑。但是如果患者正處於混合躁狂和抑鬱的情緒狀態,醫生就可能會停用抗抑鬱藥,會獨立或同時使用情緒穩定劑及抗精神病藥。

躁鬱症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的核心在於協助患者認識躁鬱症及其對生活的影響,並透過掌握症狀管理技巧、危機應對方法及設定生活目標,達至情緒穩定及長期病情控制。常見的心理治療包括:

1. 認知行為治療:透過了解患者背後的想法如何影響情緒,協助患者改變一些自動而影響情緒的思想,從而建立正面適應情緒方法 。

2. 人際關係療法:目標是透過改善患者的人際關係,進而緩解其情緒症狀。

躁鬱症狀好轉就可以停藥嗎?

有如某些身體內科疾病,躁鬱症亦有復發的傾向。躁鬱症若出現多次復發,日後復發的風險亦會升高。以上醫生處方的精神科藥物是不會上癮的。服藥初期能有效地消除病徵,後期則能夠鞏固康復,減低復發的風險。因此,患者切勿自行停藥,須跟隨醫生指示定時定量服藥,若有任何顧慮應與醫生溝通解決。

躁鬱症可遺傳 ​如何減低子女發病風險?

躁鬱症的發病也取決於多項個人、環境和其他因素。作為父母,心態上可以集中於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否則過分憂慮也會造成心理壓力和關係上的張力。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個別的天賦才能,父母若能了解接納孩子的獨特性,留意孩子的長處,讓他們在鼓勵下成長,可有助培養孩子的個性發展和抗逆能力。其他方面,可以留意以下幾項:

兒童期:學習正向管教,建立正確溝通模式,讓孩子在家庭感到安穩,並建立正確的自尊心和價值觀。

青春期:青春期常見的壓力因素包括學習壓力、家人和朋友相處問題。父母嘗試和孩子培養正確處理壓力的技巧,例如學習放鬆,正確地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從而適當地處理壓力。亦可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穩定的睡眠時間,以及一周三次、每次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適量運動。

躁鬱症患者/照顧者相處應注意甚麼?

1. 建立對病患的正確認識

有如其他情緒疾病,躁鬱症所影響的不單止是病人自己,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都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病人、家人和社會能接收正確的醫療資訊和對病患有所理解,便能減少誤解,從而改善大家關係,有助病人康復的路程。

患者亦需要留意一些誘發病發的因素,避免過度使用酒精或濫用不適當藥物,以免對精神造成進一步影響。

2. 留意早期病發徵狀

有部分患者在早期病發時會有一些癥狀,例如睡眠減少、說話速度開始加快和增多,或者情緒容易波動等。家人可以留意這些早期病發徵狀,鼓勵患者及早接受治療。

3. 維持與家人的良好關係

家人對患者的了解和包容能有助患者康復。當患者病情變化時,他亦能對家人保持信任,尋求家人的協助。

4. 照顧者需留意自己的情緒

面對患者突然的情緒轉變,家人可能會感到擔心,特別是患者情緒低落或焦躁時,有機會將情緒轉嫁給家人,令家人感到壓力。因此,家人可以和治療團隊保持溝通和信任,並且採用正確處理壓力的方法,照顧自己的精神情緒健康。另一方面,家人亦需要明白情緒調節一般需要時間,因此要對患者康復進程有適當的期望。

家人為免增加自身不必要的壓力,切忌將過多責任放在自己身上。將疑惑和醫生溝通,共同配合治療方案。

總括而言,精神科的疾病和身體疾病一樣,都是有適當和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容易因為缺乏認識或誤解,而被忽略或對治療卻步。藥物治療仍然是控制躁鬱症病情和避免復發的主要方法,早期治療和避免復發能對康復展望有極大幫助。患者在康復後,能繼續配合治療,維持病情穩定,便能繼續在社會上的不同領域展現才華,作鹽作光。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潘錦珊

延伸閱讀:常煩躁也傷心臟?醫生教每日做12秒護心呼吸法 心臟年齡延壽百歲

---

相關文章:

張敬軒親述曾患躁鬱症「連出門口都出唔到」 與抑鬱症有何分別?解構症狀/成因/支援方法

如何分辨情緒低落/抑鬱症?陪伴者忌說2句話 精神科醫生拆解治療/預防方法

抑鬱症|如何察覺患病?無法做決定/反應慢也是徵兆 解構抑鬱症成因/症狀

吃香蕉三文魚可減壓抗焦慮?營養師推介10種食物 改善情緒又護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