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愈多泡就愈乾淨?醫生揭4大錯誤迷思 太多牙膏會傷牙

更新時間:19:24 2023-08-05 HKT
發佈時間:19:24 2023-08-05 HKT

想擁有潔淨亮白的牙齒,進食後做好清潔是關鍵,但每次刷牙要使用的牙膏,可能連成人都對它產生不少誤會。牙醫劉馥萱破解「牙膏4個錯誤迷思」,包括牙膏用量越多越好?要刷到冒超多泡泡、味道越涼越乾淨?以及牙膏是否一定要含氟,並一一說明,帶大家搞懂牙膏的正確使用方式。

刷牙方法|醫生揭4大錯誤迷思 太多牙膏會傷牙

劉馥萱在粉專《劉馥萱醫師 假牙贗復家庭牙醫》發文剖析牙膏4大常見迷思。她提醒,合理使用牙膏並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最重要,除此之外,也別忽略刷牙後使用牙線和定期就醫。

相關文章:牙痛代表蛀牙還是牙周病? 拆解2大口腔疾病成因症狀

刷牙迷思1:用量越多越好

事實上牙膏用量越多並不會增加清潔效果,牙膏清潔成分是根據推薦用量所設計,適量使用就足以清潔牙齒,過多牙膏反而容易造成牙齒表面殘留。

刷牙迷思2:刷牙要像廣告一樣那麼多泡泡

泡泡多寡不是衡量清潔效果的指標,泡泡主要是市場營銷手法,但不代表清潔能力,正確的刷牙方法比泡泡更重要。

【同場加映】 保持口腔清潔5大貼士 不能單靠刷牙

刷牙迷思3:牙膏一定要含氟

「氟」是保護牙齒的重要成分,但不是必須選擇,其對於預防蛀牙非常有效,但若擔心過量攝取或對氟過敏,也有非氟成分的選擇。

刷牙迷思4:味道越涼感覺越乾淨

牙膏涼感並不代表清潔效果越好。許多牙膏會加入涼感成分,如薄荷或薄荷醇,能為使用者帶來清新的口腔感受,但並非等於牙齒的清潔程度。清潔效果的優劣,主要取決於牙膏的有效成分及正確的刷牙技巧。

內容獲「ETtoday新聞雲」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食橙會爛牙? 4類食物恐致牙裂

牙科醫生劉馥萱在Facebook專頁發文表示,正常健康的牙齒受琺瑯質保護,因此可避免牙齒敏感。一旦牙齒表面的琺瑯質被破壞,令牙齒本質暴露,內部神經就容易受外物接觸及刺激,導致牙齒敏感、痠痛、變黃,甚至牙齒受損或牙裂。

延伸閱讀:4招預防牙齒敏感 飯後要馬上刷牙?

劉馥萱醫生表示,牙齒敏感並非不能預防,她又列出4招預防牙齒敏感的方法:

延伸閱讀:忽略牙齒健康4大恐怖下場 可致心臟病

台灣牙科醫生劉馥萱及內科醫生傅裕翔於Facebook專頁上表示,牙齒健健康康,是控制慢性病的重要因素。她提醒長者,若只注意血糖、血壓,但害怕看牙醫,忽略牙齒健康,這很可能會誘發慢性病。以下為牙齒不好的4大恐怖下場: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