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下大腸癌個案增 醫生教吃粟米自測風險 排出體外時間最關鍵!

更新時間:15:21 2025-11-12 HKT
發佈時間:15:21 2025-11-12 HKT

近年大腸癌在50歲以下族群中病例顯著增加!為有效預防大腸癌,有醫生推薦可透過食用粟米進行簡易自我檢測,若能於特定時間內將粟米排出體外,即代表腸道功能處於正常運作狀態;相反,有機會代表身體或有消化疾病先兆,甚至大腸癌風險。

50歲以下大腸癌個案增 醫生教吃粟米自測風險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英國全科醫生Dr Hilary Jones在節目指出,50歲以下族群罹患腸癌的病例正呈現增長趨勢,而季節作息的轉變與工作節奏的調整,可能引發所謂的腸胃滯後,即時差反應。它會影響思維方式、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困倦程度,更會延緩食物在消化系統的排空速度,導致腹脹、各種消化系統疾病、便秘,甚至大腸癌。

他表示,便秘症狀與大腸癌存在密切關聯,而大腸癌在年輕族群發病率更持續攀升。Dr Hilary Jones同時分享一種簡單測試,可自我檢查是否存在腸道蠕動延遲的狀況。

吃粟米檢測方法:

  • 食用甜粟米粒,並觀察後續排泄狀況。

怎樣判斷腸道是否健康?

  • 若能在攝入後12至24小時內從糞便中觀察到粟米粒排出,代表腸道功能運作正常。
  • 排出時間過短,可能意味著營養吸收效率不佳。
  • 若超過此時間範圍,則暗示腸胃蠕動可能遲緩,這種狀況下更容易出現相關消化道症狀。

Dr Hilary Jones解釋,粟米粒測試法已被應用多年,這種方式能有效評估所謂的腸道傳輸時間,亦即食物從攝取到排出所需的消化過程總時長。

大腸癌2大症狀易被忽視 糞便細也中招?

報道又指,全科醫生Dr Jack Ogden早前受訪問時表示 ,有些症狀常常被忽視,其中包括缺鐵性貧血,這種貧血可能表現為原因不明的疲憊感、膚色蒼白或呼吸急促等現象。貧血本質是體內紅血球數量不足,導致氧氣輸送效率降低的疾病,還可能伴隨胸悶、心悸、頭痛與頭暈等症狀。這種貧血狀況的產生,往往因腸道腫瘤持續微量出血,導致鐵質流失與組織發炎,進而產生一種會干擾鐵質吸收的特殊蛋白質。

他還補充說明,若突然發現糞便持續變細且無明確原因,也是大腸癌的隱匿徵兆之一。當糞便細如鉛筆時,可能是腫瘤阻塞結腸通道,迫使腸道將排泄物擠壓成細窄形態的警訊。他也提醒,腹脹和腹部不適同樣是癌症的隱匿徵兆,可能表現為持續性痙攣或飯後很快就感到飽脹。

大腸癌有何常見徵狀?

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顯示,大腸癌是本港第3大常見癌症,同時亦是本港第2大致命癌症,按最新公布數據顯示一年錄得5190宗大腸癌新症及2270宗死亡個案。

根據本港癌症網上資源中心資料,早期的大腸癌有機會完全無症狀。如有徵兆,身體則可能出現以下變化:

 

大腸癌症狀:

  • 大便帶血、或呈黑色、帶黏液,或直腸出血
  • 排便習慣突變(持續便秘或腹瀉)、糞便形狀改變(幼條狀)、大便後仍有便意
  • 無故體重下降
  • 下腹不適(腹部發脹或腸絞痛)
  • 身體出現貧血徵狀:手腳冰冷、疲倦、心跳加速、氣喘、面色蒼白、頭暈

大腸癌風險因素:

  • 飲食纖維含量不足
  • 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
  • 缺乏體能活動、肥胖
  • 飲酒和吸煙
  • 帶有遺傳性的腸病,例如「家族性大腸腺瘜肉病」或「連氏綜合症」
  • 大腸長期發炎,例如「潰瘍性結腸炎」
  • 過往有大腸瘜肉
  • 直系親屬有大腸癌家族史

資料來源:《每日郵報》癌症網上資料中心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延伸閱讀:防大腸癌必吃8種食物 營養師教自測6大症狀 常吃這小食大腸癌風險降24%

---

相關文章:

1種飲水習慣恐致大腸癌!腸道毒物多3.4倍 連大腦都有?

大腸癌年殺逾2200港人 超市必買3大防癌飲品 每日1杯風險降近20%

38歲女大腸癌擴散肝臟 醫生教自製抗癌蔬果汁 癌細胞銳減病情10年不復發|附詳細製法

大腸癌|研究揭每日久坐X小時 患大腸癌風險增64% 醫生教2分鐘自救法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