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血管抽筋可致死 必學1招呼吸法護心減壓保命 怎樣做最有效?
發佈時間:16:05 2025-10-31 HKT
 
                                            現代人長期生活壓力大,竟然也可能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傷害,甚至誘發心肌梗塞?外國近期有研究指出,有1種呼吸訓練方法,能有效減輕壓力,並達到保護心臟的效果,這種訓練究竟怎樣做最有效?
壓力大血管抽筋可致死 必學1招呼吸法護心減壓保命
台灣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出,除了飲食、血壓、膽固醇等風險因素外,壓力也是引發心臟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當人體長期處於緊張、焦慮或憤怒狀態時,會釋放大量壓力荷爾蒙,導致自律神經系統過度活躍、血管收縮,甚至引發冠狀動脈痙攣,俗稱「血管抽筋」,從而產生胸悶、心絞痛等症狀,嚴重時更可能誘發可致命的心肌梗塞。
該院引述美國艾默里大學最新發表的研究,研究深入探討心率變異度生理回饋訓練對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在承受精神壓力期間,其心肌血流變化所產生的影響。相關研究於今年10月刊登於《JAMA Network Open》。
研究有何發現?
研究團隊於2016年3月30日至11月9日期間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招募年齡介於30至79歲且患有穩定型冠狀動脈疾病的受試者參與。所有受試者均接受為期六周的心率變異度生理回饋訓練,並配合日常練習與常規醫療照護;此訓練透過結合緩慢呼吸技巧與視覺化放鬆方法,協助患者學習調節自律神經系統,從而提升心律穩定性並改善血管反應機能。研究結果發現:
接受心率變異度生理回饋訓練的冠狀動脈痙攣接受HRVB訓練的病人,在面對心理壓力,例如數學測驗挑戰時,其心肌血流表現顯著改善,這代表即使處於緊張狀態下,心臟的血液供應仍能維持更穩定的狀態,有效降低血管發生痙攣或心肌缺血的風險。
甚麼是心率變異度?
院方指出,所謂「心率變異度」是指心跳間隔時間的自然波動程度。當人體處於壓力、焦慮或腦力過度負荷狀態時,自律神經系統容易失去平衡,導致心率變異度下降。透過練習深長且有規律的呼吸,即約每分鐘6次的頻率,能夠重新協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活動狀態,從而促使血管放鬆、心律趨於穩定,甚至能有效降低胸悶發作的頻率,這種訓練就能讓長期處於高度警戒的心臟學會深層放鬆的技巧,不再被壓力反應所驅動。
4個護心小方法 每日用20分鐘做2活動也有效
院方表示,壓力管理不僅是心理層面的課題,更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關鍵。面對壓力時,建議嘗試放緩呼吸節奏、調整生活步調,讓心臟獲得適當的休息機會。切勿讓「焦慮」成為侵害心臟的隱形殺手,掌握正確的深呼吸技巧,正是守護心臟健康的首要步驟。院方也為容易緊張的人,提供5個護心方法:
1. 學會慢呼吸
吸氣與吐氣各維持約5秒,以1分鐘完成6次呼吸為佳。
2. 固定練習
每日用20分鐘進行深呼吸練習或靜心冥想。
3. 穩定作息
睡眠不足將導致自律神經系統更加不穩定。
4. 搭配治療
呼吸訓練僅為輔助方式,仍需依照醫生指示服藥與追蹤。
冠心病8大症狀 頸痛恐是警號?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心臟病泛指各類與心臟有關的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其中,最易引致死亡的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當膽固醇層在心臟冠狀動脈內壁積聚,令動脈管腔收窄,導致心肌血液供應減少,從而形成冠心病。
冠心病常見徵狀
醫管局指出,動脈粥樣硬化需要一段長時間形成,及至血管收窄亦可能不會呈現徵狀。但冠心病的徵狀可包括:
- 心絞痛: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往往會在劇烈運動後或情緒激動下產生心絞痛,病人胸前感到壓迫性的痛楚,有如被大石壓着,疼痛可擴散至手臂、肩膀、頸部和下顎,休息數分鐘後可能會好轉。
- 呼吸困難:因心肌得不到足夠血液,病人在活動時會感呼吸困難及疲累。
- 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病人在心臟病發時,心絞痛的程度會加劇,時間也會延長。休息或服用心臟藥物後心絞痛仍然持續。
- 其他可能出現的病徵:心悸、暈眩、出汗、噁心和四肢無力。
冠心病3大風險因素
醫管局指出,許多風險因素可誘發冠心病,以下將風險因素分為3類:
1. 生活方式
-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健康的飲食習慣應為低鹽、低糖、低脂肪和高纖維;每天應該吃5份蔬菜和水果)、缺乏運動、過重和肥胖、吸煙、精神壓力
2. 患有慢性疾病
-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3. 環境因素
- 空氣污染、噪音污染
資料來源:台灣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JAMA Network Open》、衞生署
延伸閱讀:吃香蕉三文魚可減壓抗焦慮?營養師推介10種食物 改善情緒又護腦
---
相關文章:
健康PRO|職場壓力大恐致抑鬱症/冠心病 醫生教呼吸法紓緩 如何自測過勞症狀?
做30秒就可防心臟病!5個超簡單動作保護心臟 腳趾郁一郁已有效
心臟病年殺逾7千港人 專家教做好20件事護心血管 首選每天必吃1種肉
秋冬必吃!醫生推介4大通血管食物 降血脂/穩定血壓/防中風心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