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香港女性10大癌症之首 年奪近800港人性命 一文睇清 症狀/成因/飲食建議

更新時間:17:30 2025-10-25 HKT
發佈時間:17:30 2025-10-25 HKT

乳癌高踞本港女性10大常見癌症首位,以女性癌症而言,一年新增近5200宗病例,並造成超過800人死亡,致命率位列第3位。乳癌可分為3種類型:荷爾蒙受體陽性(管腔型乳癌)、HER2型乳癌,以及三陰性乳癌。

全面了解乳癌

乳癌成因是甚麼?

乳癌的成因仍未完全明瞭,多發生於乳腺導管細胞或乳小葉細胞,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

  • 家族傾向和遺傳
  • 避孕藥或荷爾蒙補充療法 乳腺部位受輻射(X光)照射
  • 高脂食物、煙酒或缺乏運動之生活習慣

同場加映:10大習慣恐致乳癌!常喝1種飲品風險高60%!用化妝品也中招?

同場加映:研究揭感染2種呼吸道病毒 恐喚醒體內1000倍癌細胞 乳癌擴散風險增44%

返回目錄

患上乳癌會出現哪些症狀和併發症?

如果大家有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乳癌:

  • 乳房:出現任何體積的硬塊,形狀或大小有所改變,皮膚出現點狀凹陷,或皮膚出現靜脈擴張或呈橙皮樣變化
  • 乳頭:自動流出分泌物、出血,或者凹陷
  • 腋下:腫脹或淋巴結脹大

由於周期性荷爾蒙分泌的轉變,女性在經前常感到明顯的乳房脹痛或摸到硬塊,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不必過分擔心。如懷疑乳房有腫塊,應求醫檢查確定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而大部分乳房腫塊屬於良性水瘤或良性纖維瘤,對身體無害。

乳癌可能轉移到其他組織,如肺、肝、腦等器官,危害生命。亦可能出現由各種治療而引發的併發症:

  • 感染:進行乳癌切除手術後,傷口可能受到感染
  • 腋下淋巴結切除術後可能出現上肢水腫、疼痛、感覺異常,以及活動不良,也會造成肩部的僵硬
  • 切除胸大肌和胸小肌後,上臂和手臂活動會受限制
  • 接受放射治療2、3星期後,病人會感到胸部皮膚赤痛
  • 化學治療期間身體抵抗力較低,容易受細菌感染;也會引致短期脫髮、嘔吐、疲倦等。 標靶治療一般來說副作用輕微,少部分可能影響心臟功能

同場加映:癌症先兆可自測?醫生揭3位置生疹痕癢 恐患乳癌/肝癌

同場加映:醫生揭乳癌5大先兆 逾15%早期患者乳房沒硬塊 2部位腫脹恐中招!

返回目錄

哪些人較容易患上乳癌?

  • 性別:主要是女性,但男性也有機會患上
  • 年齡:年齡越大,患乳癌機率更高
  • 遺傳:如母親、姊妹及直系親屬患過乳癌,則發病機會較高,研究資料顯示約5-10%的乳癌個案可能與遺傳有關
  • 經期:12歲以前初經及55歲以後停經者
  • 飲食:長期進食高動物脂肪食物 生活:吸煙、嗜酒、缺乏運動
  • 生育:從沒有生育過或35歲以後首次生育
  • 藥物:長期服用避孕藥或接受賀爾蒙補充療法5年以上者
  • 個人癌症病史:曾經罹患霍傑金氏淋巴瘤、肺腺癌、腸癌等某些種類癌症,或兒童時期曾經患癌者,風險亦較高

同場加映:4種食油恐致超惡乳癌 削治療效果惡化快 營養師教4招防癌降風險

同場加映:夫妻雙雙確診乳癌 醫生揭共享6大致癌因素 從事這類工作風險高!

返回目錄

乳癌治療有哪些選擇?

外科手術

  • 乳房保留手術:只切除腫瘤以及周邊組織,再輔以放射治療適合體積較小及位置在乳房外圍的硬塊
  • 全乳房切除:包括乳房硬塊較大,或不同部位都有癌細胞,並已經影響皮膚的患者
  • 術後可選擇配戴義乳或接受乳房重建手術

放射治療(電療)

利用高能量X光射線殺死手術範圍邊緣的癌細胞或細胞毒性較高的乳癌,以減低復發機會

化療

術後可能需要進行的輔助治療,利用抗癌藥物來破壞並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以減低癌症復發的機會;對於晚期患者,則可透過化療舒緩病情

荷爾蒙治療

腫瘤荷爾蒙受體呈陽性反應之病人建議服用抗女性荷爾蒙藥物,以防止癌細胞生長療程可長達10年

標靶治療

用於增強HER2型乳癌進行化療的療效,療程大約1年

同場加映:1種乳癌極兇猛復發率高3倍 醫生解構治療方法 1種藥殺癌細胞更精準

返回目錄

如何預防或及早發現乳癌?

  • 保持警覺,每月自我檢查乳房
  •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保持運動、少吃高脂食物、多吃新鮮蔬果、不煙不酒
  • 風險較高的婦女 (如有家族乳癌病史者) ,可徵詢醫生意見是否需要進行定期檢查

同場加映:乳癌篩查先導計劃2025|政府資助免費乳房X光造影檢查 一文看清參加資格/診所地址 參加者需符7條件

同場加映:營養師推介12種食物防乳癌 多吃1種患癌風險降20%

同場加映:1類食物防乳癌超強 死亡風險減31%!推介3大防乳癌食物 這種茶也有效

返回目錄

延伸閱讀:癌症名醫大推5款防癌湯水 必加8款平價食材 增免疫力/降膽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