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2025|養生宜重防寒潤燥 中醫推介13款湯水食物 滋陰潤肺健脾胃

更新時間:00:05 2025-10-08 HKT
發佈時間:00:05 2025-10-08 HKT

【寒露養生2025】隨著深秋時分,早晚溫差更明顯。註冊中醫師庾亭嘉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寒露代表天氣正從涼爽變得寒冷,秋燥更明顯,故養生重點在於防寒潤燥。她推介10種滋潤食材及3款潤肺健脾湯水,改善乾咳、喉嚨痕、皮膚乾燥、便秘、腹冷等不適症狀。

甚麼是「寒露」?天氣有何變化?

庾亭嘉醫師指,「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七個節氣,約在每年公曆10月7日至9日之間。今年的寒露在10月8日。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清晨露水因寒氣漸重而幾近凝結,故稱「寒露」,反映氣候從涼爽向寒冷的過渡。

  • 南北差異顯著:北方已入深秋,偶見初霜,南方則秋意漸濃,暑熱漸退。
  • 乾燥與降溫:冷空氣活動頻繁,晝夜溫差增大,空氣濕度進一步降低,呈現「秋燥」特徵,常伴隨涼風與少雨天氣。

拆解寒露3大養生重點

庾亭嘉醫師指,寒露養生核心為「防寒潤燥,保養肺陰」,需遵循以下3大原則:

  1. 保暖避寒:尤其注意頸部、背部、腰腹與足部的保暖,俗語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應適時穿上襪子,避免寒從足生。
  2. 滋陰防燥:飲食應以「潤燥生津」為重,可多食用芝麻、蜂蜜、百合、杏仁、山藥、梨、銀耳等柔潤之品,少吃辛辣燒烤刺激物。
  3. 調暢情志:秋日易有悲秋之情,宜保持心情安寧,可進行太極、散步等平和的運動,助氣機舒暢。

小心秋燥寒邪入體 損肺部大腸

她提醒,秋燥問題在這時依然存在,且更為明顯。寒露時節的「燥」已從初秋的「溫燥」逐漸轉為深秋的「涼燥」。特徵是除了口鼻乾燥、皮膚乾癢、乾咳等「燥」的症狀外,還會夾雜「寒」的表現,如怕冷、無汗、鼻塞頭痛等。

在這個時期,最易受影響的臟腑是 「肺」和 「大腸」 ,因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且「肺主皮毛、開竅於鼻」。

  • 肺系不適:容易出現鼻乾、咽乾、乾咳、氣喘、皮膚乾燥瘙癢等問題。
  • 腸道不適:燥邪傷津,導致腸道乾澀,易引發便秘。
  • 脾胃不適:寒邪直接侵襲,可能導致腹部冷痛、腹瀉等脾胃虛寒症狀。

寒露食物|推介10種養生食材 溫補滋潤解秋燥

庾亭嘉醫師建議,寒露時節飲食應以「滋陰潤燥、健脾益胃」為原則,以下推薦10款適合的食物:

 

寒露養生食材|1. 芝麻(黑芝麻為佳)

  • 性味:性平,味甘。
  • 功效:補益肝腎,滋潤五臟,潤燥滑腸。

寒露養生食材|2. 蜂蜜

  • 性味:性平,味甘。
  • 功效:補中潤燥,止痛解毒。可緩解秋燥引起的乾咳與便秘。

寒露養生食材|3. 梨

  • 性味:性涼,味甘、微酸。
  • 功效: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為應對秋燥的佳品,建議可燉煮以減其寒性。

寒露養生食材|4. 山藥

  • 性味:性平,味甘。
  • 功效:健脾補肺,固腎益精。適合脾胃虛弱、易腹瀉者。

寒露養生食材|5. 百合

  • 性味:性微寒,味甘。
  • 功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對秋燥咳嗽及睡眠不佳有益。

寒露養生食材|6. 蓮藕

  • 性味:性寒,味甘。
  • 功效:清熱生津,涼血散瘀,健脾開胃。熟食減緩寒性,可益血止瀉。

寒露養生食材|7. 南瓜

  • 性味:性溫,味甘。
  • 功效:補中益氣,潤肺化痰。適合天氣轉涼時溫補食用。

寒露養生食材|8. 核桃

  • 性味:性溫,味甘。
  • 功效:溫補肺腎,定喘潤腸。補腦同時能緩解皮膚乾燥與便秘。

寒露養生食材|9. 白蘿蔔

  • 性味:性涼,味辛、甘。
  • 功效:清熱生津,下氣寬中,消食化痰。有助預防秋日感冒與積食。

寒露養生食材|10. 栗子

  • 性味:性溫,味甘。
  • 功效: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為深秋補益的佳品。

寒露湯水|推介3款養生湯水 潤肺健脾補腎

庾亭嘉醫師推介3款適宜在寒露時節飲用養生的滋補湯水。

 

寒露湯水|1. 沙參玉竹雪梨湯(滋陰潤肺湯)

材料:

  • 北沙參15g、玉竹15g、百合15g、雪梨1個、陳皮1角、瘦肉300g

份量:

  • 適合2-3人食用。

做法:

  1. 瘦肉切塊汆水;雪梨去芯切塊。
  2. 所有材料洗淨,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
  3. 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煲1.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

  • 滋陰潤燥,清肺生津。針對寒露時節的「涼燥」,能有效緩解皮膚、口鼻乾燥及乾咳無痰。

宜忌:

  • 適合大多數人,尤其感覺乾燥、吸煙及經常說話者。
  • 感冒發熱、咳嗽痰多稀白者不宜。

寒露湯水|2. 蓮藕栗子排骨湯(健脾補腎湯)

材料:

  • 蓮藕500g、新鮮栗子肉150g、紅棗5粒(去核)、陳皮1角、排骨300g

份量:

  • 適合3-4人食用。

做法:

  1. 排骨汆水;蓮藕洗淨去皮切塊。
  2. 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覆蓋。
  3. 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煲約2小時,下鹽調味。

功效:

  • 健脾益胃,補腎強筋,養血生肌。蓮藕生津,栗子補腎,非常適合秋涼時節強健脾胃與補益氣力。

宜忌:

  • 適合一家大小,尤其脾胃虛弱、易感疲勞者。
  • 便秘腹脹者,栗子暫不宜多食。

寒露湯水|3. 山藥核桃湯(固腎益肺湯)

材料:

  • 新鮮山藥250g、核桃肉30g、南杏仁15g、枸杞子15g、雞肉半隻

份量:

  • 適合2-3人食用。

做法:

  1. 雞肉汆水;山藥去皮切段。
  2. 將山藥、核桃、杏仁和雞肉放入鍋中,加水煲1.5小時。
  3. 關火前5分鐘加入枸杞子,最後加鹽調味。

功效:

  • 補肺固腎,納氣平喘,潤腸通便。山藥健脾,核桃溫腎,杏仁潤肺,適合肺腎兩虛,有氣短、夜尿或便秘傾向人士。

宜忌:

  • 適合長者、產後或體虛人士。
  • 感冒發熱、腹瀉者慎用。

寒露養生|6類食品不宜多吃 月餅吃太多易濕熱?

庾亭嘉醫師提醒,以下6類食物恐加重秋燥不適症狀或損害脾胃,在寒露時節應避免多吃。

1. 生冷寒涼食物

  • 例子:冰品、冷飲、生魚片、西瓜、苦瓜。
  • 原因:寒露後寒氣漸盛,人體陽氣開始內收。此時過食生冷,會直接損傷脾胃陽氣,容易導致腹痛、腹瀉等脾胃虛寒症狀。

2. 辛辣刺激食物

  • 例子:辣椒、花椒、薑(大量)、芥末。
  • 原因:辛辣之品具有「發散」作用,過度食用會耗傷人體津液,加劇秋燥引起的口乾、唇裂、皮膚乾癢及便秘問題。

3. 油炸燥熱食物

  • 例子:炸雞、薯條、燒烤。
  • 原因:這類食物性質燥熱,極易助燥傷陰,化生內火,引發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痤瘡等「上火」症狀。

4. 過量薑蒜

  • 例子:作為主要調味品的大量老薑、大蒜。
  • 原因: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之說。秋季本就燥氣當令,薑蒜性辛溫,過食會如同「火上澆油」,加速體內水分消耗,不利於滋陰潤燥。

5. 肥甘油膩食物

  • 例子:肥豬肉、臘味、動物內臟。
  • 原因:天氣轉涼,人們胃口大開,但油膩之物會加重脾胃負擔,影響運化功能,容易導致消化不良、積滯生熱。

6. 過甜糕點

  • 例子:月餅、蛋糕、精製甜品。
  • 原因:中醫認為「甘能生濕」,過多的甜食會妨礙脾胃功能,滋生內濕,與外燥結合,可能形成濕熱或濕濁,導致身體困重、痰多等問題。

寒露養生|4大應做習慣+4大傷身行為

除了留意飲食之外,庾亭嘉醫師又分享一些在深秋寒露時期應做的養生習慣,以及一些應避免的行為。

寒露時節「應做」的養生行為

1. 足部保暖,熱水泡腳:「寒從腳下生」,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點與足三陽經的終點,極易受寒邪侵襲。

  • 做法:堅持每晚用溫熱水泡腳15-20分鐘,水位應超過腳踝,可加入少許艾葉以溫通經絡,泡至身體微微出汗為佳。

2. 早睡早起,順應收藏: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也應順應此變化。

  • 做法:遵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原則,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

3. 動靜結合,平和運動:秋日適度運動有助氣血流通,但過度大汗會耗傷津液與陽氣。

  • 做法:選擇太極拳、八段錦、慢跑、健走等溫和運動,以身體發熱、微微汗出為度。

4. 曬曬背部,補充陽氣:人體背部屬陽,有統管一身陽氣的督脈。

  • 做法:可在陽光溫和時,曬背部15-20分鐘,有助於汲取自然界之陽氣,溫通經脈,驅散寒邪。

寒露時節「避免做」的養生行為

1. 避免大汗淋漓: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過度出汗會導致「陽氣隨津液外泄」,削弱人體抵抗力。

  • 注意:切忌進行令人大汗的劇烈運動,運動後應及時擦乾,更換乾爽衣物,避免受風。

2. 避免過早受寒:寒露時節溫差大,身體毛孔遇冷會閉合,過早添加厚衣反而易在活動後出汗受涼。

  • 注意:衣著應以「薄層疊穿」為原則,方便隨時增減,尤其注意頸部、腹部與關節的保暖,不應「秋凍」過度。

3. 避免情緒悲鬱:秋日草木凋零,易使人產生「悲秋」之情,過度悲傷會損傷肺氣。

  • 注意:應主動調節心情,多與人交流,多到戶外接觸大自然,登高望遠,保持內心安寧與樂觀。

4. 避免熬夜傷陰:熬夜會嚴重耗傷人體的陰血與津液,在秋燥時節無異於「火上澆油」。

  • 注意:應嚴格遵守作息,夜晚是身體修復與滋陰的關鍵時刻,充足睡眠是最好的養陰藥。

延伸閱讀:寒咳要飲陳皮水?燉橙可化痰?拆解8大咳嗽偏方功效 8種咳嗽成因/症狀

---

相關文章:

止咳化痰要吃燉雪梨/燉橙?中醫揭這情況吃才有效!解構2大止咳食療功效

入秋易咳嗽便秘 專家教沖泡3款茶飲抗秋燥 多吃1類食物滋陰潤肺

潤手霜推介|日本《LDK》評測10款潤手霜 3款獲A級最保濕不黏膩 冠軍$19最抵用

消委會潤手霜推介|秋冬皮膚乾燥易有濕疹主婦手 推介10款高分潤手霜最平$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