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也傷腎?營養師揭10大喝水習慣超錯 錯過1時機喝水易中風

更新時間:17:00 2025-09-16 HKT
發佈時間:17:00 2025-09-16 HKT

大家都知道一日飲夠8杯水對身體好,但原來平日喝水喝錯方式都有機會傷腎?有營養師列出10大錯誤飲水習慣,當中包括甚麼人不宜大量飲水?運動後補水要注意甚麼?飲礦物質水可能會傷腎?

飲水也傷腎?營養師揭10大喝水習慣超錯

營養師高敏敏在Facebook專頁撰文表示,有些喝水壞習慣可能會導致有喝水卻經常口渴,甚至身體出問題。她列出以下10大常見的錯誤飲水習慣,並提供正確做法及解決方法:

 

10大錯誤飲水習慣

1. 每天喝水少於1000cc卻不自覺

腎臟長期缺水容易造成精神不佳、感冒、代謝緩慢、三高、痛風或經常有重複性的泌尿道染與泌尿道結石。

  • 正確做法:記錄一整天的喝水量,是否達到體重的3-4%;隨身帶備水樽和清水,但不要一次狂灌,而是平均分次,每天日間至少飲8次水。

2. 過量喝水

電解質被稀釋易致低鈉血與低血鉀,腎臟過勞長期恐引發腎小球硬化。

  • 正確做法:一般人每日補水量應為體重的3-4%,若想多喝也別超過4%。

3. 身體必須限水卻大量喝水

若患有心臟衰竭、肺水腫、肝硬化、慢性腎衰竭,要洗腎或每日尿量已經明顯減少等情況,身體必須限制水分攝取,這類人大量喝水恐會造成急性肺水腫。

  • 正確做法:限水者補水量可依照公式「前一天尿量+(500-700ml)」

4. 太常喝礦物質水

每天都喝富含過多電解質的樽裝水,對於慢性腎衰竭的人士尤其容易造成腎臟負擔。

  • 正確做法:將家中自來水經簡單過濾並煲滾後,作為主要飲水來源。

5. 起床後太遲飲第1杯水

睡眠中仍會因尿液製造、呼吸與流汗而流失水分,尤其打喊露或夜間流汗者更嚴重。水分流失會使血液濃縮,若沒有即時補水,將增加清晨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之風險。

  • 正確做法:半夜若醒來可少量補水,早上起床前先坐床上喝250ml暖水。

6. 為免頻頻去廁所而刻意少喝水

很多人因有糖尿病、前列腺肥大或退化導致有頻尿問題,因為怕麻煩而減少喝水,會導致原本的健康問題加速惡化,甚至令腎功能加速下降。

  • 正確做法:先治療頻尿,而且無論有無症狀,都要維持飲水規律且足夠。

7. 覺得冷就不想喝水

逗留在冷氣環境下長時間不喝水,會令血液變得濃縮、黏稠度升高,不只增加腎臟負擔,也易造成中風或心肌梗塞。

  • 正確做法:低溫環境即使不渴,也要每2小時主動喝水。

8. 睡前喝很多水

睡前大量喝水會影響睡眠,失眠會減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造成夜間頻尿與自律神經失調,不只會令休息不足,導致代謝免疫失常,也會加重腎臟負擔。

  • 正確做法:晚餐後飲水量控制在當日總量的20%以內,並且睡前3小時內飲水不超過150ml。

9. 喝其他飲品代替水

長期用含糖飲品、碳酸飲品、加工茶飲等來補水,會造成利尿,加重腎臟負擔,甚至增加蛋白尿與代謝綜合症風險。

  • 正確做法:補水以清水為主,其他飲品不超過每日液體攝取10%,且優先選無糖茶類。

10. 運動後狂灌水

運動、浸浴或腹瀉,不只令身體流失大量水分,體內的鈉與鉀也會同時流失。而一下子大量飲水會稀釋電解質,尤其低鈉恐致頭痛、噁心,甚至昏迷與腦水腫。

  • 正確做法:這些情況補水應同時補電解質,例如選擇低糖運動飲品,或在清水中加少許鹽。

延伸閱讀:不一定飲可樂才消暑!營養師推介8種夏季補水飲品 低糖低卡輕盈之選

---

相關文章:

男子日喝2L水仍生腎石 醫生揭疑因1喝水習慣惹禍 應如何喝水護腎防結石?

錯誤喝水恐血壓飆升?營養師推薦3大飲品排鈉降血壓 睡前喝這種更助眠|附喝水時間表

錯誤使用水樽釋有毒物質!裝這8種飲品恐成細菌溫床 如何正確清洗避風險?

常飲樽裝水恐患糖尿病?研究揭原因 教2招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