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患蕁麻疹停藥即復發 中醫治療3個月病情好轉 症狀改善可停服類固醇|附止痕貼士
發佈時間:08:35 2025-11-20 HKT
生風癩(慢性蕁麻疹)令皮膚紅腫痕癢劇烈,如何調理和止痕?需要戒口嗎?註冊中醫師黃晶晶向《星島頭條》分享病例指,本港一名女子出差後全身爆發蕁麻疹,更一度出現呼吸困難要入院,須靠服食類固醇控但,但一停藥即復發,使她十分困擾。經中醫治療3個月,發作已大幅減少和減輕,更可停用類固醇。
港女患慢性蕁麻疹 嚴重過敏難入睡停藥即復發
註冊中醫師黃晶晶分享病患,K女士自今年2月從台灣出差返港後,開始出現全身性嚴重蕁麻疹,即使每日服用多種抗過敏藥物仍無法控制症狀。最嚴重時更因急性過敏導致呼吸困難,需緊急住院注射類固醇。此後每日需服用5毫克類固醇及3-5粒抗敏藥,陷入「停藥即復發」的治療困境。
K女士求診中醫時提到,當時手腳全是紅腫風團,癢得整夜無法入睡,更擔心會永遠依賴類固醇。經黃醫師詳細診察後發現,K女士舌苔厚膩中間有裂痕,屬典型脾虛濕重體質,皮膚風團色紅癢甚,辨證為濕熱內蘊兼風邪外襲。治療採用標本兼治原則,以健脾祛濕、清熱涼血、疏風止癢為治則。
黃晶晶醫師治療方案結合中藥與針灸雙管齊下:
- 針灸可以讓免疫系統穩定,控制亢奮狀態,穴位如風池、曲池、風市、足三里等穴可以健脾祛濕清熱、祛風除濕。
- 中藥處方清利濕熱的龍膽瀉肝湯,加減涼血的茜草,健脾胃的白朮、砂仁,清熱止癢的白花蛇舌草、白鮮皮、地膚子控制急性瘙癢。
中醫治療3個月擺脫類固醇 發作大幅減少
K女士在連續中藥及針灸治療1個月後症狀逐漸控制,能慢慢減少類固醇服藥頻率,同時蕁麻疹發作程度逐漸減輕,甚至可以完全一天沒有發作。但她中途有停服中藥時,症狀略為反復,所以黃醫師建議需要持續服用中藥,但針灸可以2周複診一次控制症狀。
在治療3個月後,K女士已經完全停服類固醇,也減少了敏感藥的劑量,大多數時間蕁麻疹也沒有發作,或間中發作小範圍,可以讓她逐漸恢復正常工作生活。
黃醫師表示,慢性蕁麻疹的治療需要耐心,中醫注重整體調理,從根本改善過敏體質。關鍵在於堅持治療,即使症狀緩解後仍需要鞏固療效。她強調,中西醫結合治療能發揮協同作用,為慢性蕁麻疹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療選擇。
慢性蕁麻疹日常護理止痕3招
黃晶晶分享慢性蕁麻疹日常護理方法,洗澡水溫應維持多少度?有甚麼止痕浸方?
1. 水溫要「涼」或「微溫」
理想水溫保持在與體溫相近或略低的溫度(約 35°C),以皮膚感覺舒適、不冰不燙為準。淋浴時間盡量控制在5-10分鐘內,長時間接觸水(尤其是熱水)會洗去皮膚表面的天然油脂,導致皮膚更乾燥、更脆弱。使用溫和、低敏的沐浴產品。避免使用磨砂膏、絲瓜絡等物理去角質產品,以免刺激皮膚。
2. 金銀花+甘草水冷敷
到中藥行購買金銀花及甘草每次各20g;加水2L煮沸10分鐘後放涼,然後用紗布或毛巾外洗紅癢部位。有助清熱解毒、消炎止癢。
3. 其他重要日常護理
穿著寬鬆、透氣、純棉的衣物,避免緊身、粗糙或化纖(如尼龍、羊毛)材質直接接觸皮膚。
避免搔抓:搔抓會刺激皮膚釋放更多組織胺,導致「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甚至引起感染。可剪短指甲,夜間若不自覺搔抓可考慮戴棉質手套。
飲食記錄:雖然以上K女士的個案並非因為食物過敏而起,但很多人會因某些食物(如帶殼海鮮、堅果、番茄、加工食品、含組織胺或人工添加物多的食物)而加重病情。建議記錄會加重敏感發作的食物,以後飲食盡量避免。
延伸閱讀:醫生盤點10類皮疹紅腫 自測癌症徵兆 全身變紅或患5種癌?
---
相關文章:
消委會沐浴球|17款大比拼6款最高分 9款含致敏物恐致皮膚炎 這款含多達4種致敏物
78%蕁麻疹由1原因引起 用筆蓋可自測患病風險 醫生教3招改善病情
風癩/蕁麻疹可致命?壓力大熬夜易出疹?忌吃10種食物 中醫推介14款止痕湯水食物
食物敏感|頭痛皮膚痕因為牛油果番茄?13種健康食物含組織胺可致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