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可防腦退化!研究揭常按頭頸4部位 護腦功效增3倍
發佈時間:17:35 2025-08-29 HKT

【防腦退化】不少人都憂慮晚年會患上腦退化症,不過有醫生引述研究指,日常多按摩4個頭頸位置,護腦功效可增3倍,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等腦退化症。不過,醫生亦提醒進行按摩護腦時要留意一個關鍵之處。
按摩不只放鬆 更防腦退化/阿茲海默症?
神經內科醫生謝珮甄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引述研究,科學家經動物實驗證實,按摩可能是預防腦退化症和阿茲海默症的好方法,相關研究在2025年6月刊登於《Nature》期刊。
為甚麼按摩頭頸防腦退化?
研究人員採用80-105周齡的年長老鼠與7-14歲單獨飼養的猴子進行實驗,將螢光標記的TMR-葡聚醣注射到老鼠的枕大池(又稱小腦延髓池),透過顯微影像技術追蹤腦脊髓液的排除路徑,結果有以下發現:
- 大腦中的腦脊髓液不僅提供機械性保護,更負責清除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傳導物質、代謝廢物、β澱粉樣蛋白、tau蛋白及其他蛋白質聚集體。若腦脊髓液分泌減少或清除功能受損,與阿茲海默症或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引起的腦功能障礙息息相關。
- 年長老鼠的腦脊髓液排除能力顯著下降,其鼻腔與硬顎部位的淋巴管數量減少,導致毒性代謝物持續堆積。
- 透過簡單的頸部與臉部按摩動作,可將腦脊髓液排除效率提升2至3倍。經刺激後,年長老鼠的TMR-葡聚醣排除量在淋巴結中增加2.81倍,變相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或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出現。
- 此試驗亦於猴子身上驗證出相同路徑,由於猴子生理構造與人類較為相近,具高度參考價值。
相關文章:12萬人證實!喝2種飲品可防腦退化症 研究揭風險減38% 60歲飲也有效
防腦退化|按摩頭頸4部位 護腦通淋巴助排毒
研究建議,對以下4頭頸部位進行按摩,以每分鐘約20下滑動的頻率,持續20分鐘,有助護腦通淋巴助排毒:
- 眼眶周圍
- 鼻側臉頰
- 頸部
- 下頷部淋巴
防腦退化|護腦按摩小貼士
謝珮甄醫生特別提醒,按摩時應避免過度用力按壓或大力扭轉頸部,此類動作可能導致血管受損甚至撕裂傷。以輕柔、規律的淺層按摩作為日常保養。若曾患有鼻腔或頭頸部腫瘤,例如鼻咽癌、頭頸癌等,建議先諮詢專業醫生,切勿自行按摩或進行推拿,以免影響既有病灶或增加淋巴轉移風險。
腦退化症狀早/中/晚期徵兆大不同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本港70歲或以上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患上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份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
1. 早期症狀(第1-2年)
在此階段,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患者的症狀,只是因為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
- 失去短期記憶
- 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 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 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
- 判斷力減退、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2. 中期症狀(第2-5年)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
- 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
- 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 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3. 晚期症狀(第5年後)
患者生活幾乎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我照顧。
- 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
- 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
- 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
-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需要長期照顧
- 生理時鐘混亂
資料來源:神經內科醫生 謝珮甄、香港醫管局
延伸閱讀:全球腦退化人數恐增至1.5億 醫生推介10大護腦堅果 每日吃幾多有效?
---
相關文章:
腦退化逆轉|80歲婦常忘詞恐患腦退化? 靠1種飲食法半年逆轉病情 醫生公開一日護腦餐單
研究推薦7大超級護腦食物 腦退化風險降46% 這種水果每周吃3次有效!
10萬港人患腦退化症 營養師教5pm後不做6件事可護腦 吃黑朱古力也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