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可逆轉?哈佛研究揭1元素是關鍵 營養師教多吃6種食物補充
發佈時間:13:00 2025-08-15 HKT

【防腦退化】阿茲海默症也可逆轉?哈佛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等認知障礙症患者大腦中缺乏1種元素,可能是提早發病的因素之一。有營養師指,這種元素其實可以從日常飲食當中補充,長期攝取下可預防腦退化,甚至有機會改善阿茲海默症,當中洋蔥的含量竟比1種水果高10倍?
防腦退化|阿茲海默症可逆轉?哈佛研究揭1元素是關鍵
營養師薛曉晶在Facebook專頁撰文表示,有1種微量元素被認為與情緒穩定有關,對於維持大腦認知功能亦相當重要。今年8月發表在《Nature》的研究,哈佛大學醫學院主導的研究團隊發現,在輕度認知障礙(MCI)甚至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鋰(Lithium)含量顯著下降。而缺乏鋰,可能正是腦退化發展的早期關鍵事件。
該研究指出,鋰不只是情緒藥物成分,其在腦部的自然濃度,與突觸、髓鞘保護及抗發炎反應都有關。當飲食中鋰攝取不足,或因β-類澱粉蛋白沉積而使鋰被「鎖住」時,大腦就會出現一連串退化訊號:
- β-類澱粉蛋白堆積增加
- 磷酸化 tau 蛋白累積
- 小膠質細胞過度活化,引發慢性發炎
- 突觸、軸突與髓鞘喪失這些變化加速認知衰退,提早發生阿茲海默症
研究團隊進一步在動物實驗中證實,補充鋰草酸鹽(Lithium orotate),這是一種不易被β-類澱粉蛋白結合的鋰鹽,能顯著防止阿茲海默症病理變化與記憶力下降,甚至可能逆轉阿茲海默症導致的記憶缺損與腦部退化。更重要的是,這種微量元素可以從日常飲食獲取。雖然濃度不如藥物劑量高,卻能為大腦提供長期、溫和的保護力。
防腦退化|哪些食物適合補充鋰?洋蔥含量是香蕉的10倍
營養師薛曉晶解釋指,鋰是一種天然存在於地殼與水中的微量元素,大部分人每天會從食物和飲水中攝入少量鋰。研究指出,長期攝取低劑量的天然鋰可能與情緒穩定、降低自殺率及神經保護有關。惟目前各國尚未針對飲食中的鋰訂定每日建議攝取量。另外,由於土壤和水中鋰含量差異很大,不同地區的同一種食物,鋰含量可能相差數十倍。但若想要透過飲食穩定攝取鋰,可選擇以下通常含鋰量稍高的原型食物:
含鋰量較高的食物|1. 全榖雜糧類
- 小麥、燕麥等:西班牙產可達約5 mg/kg
- 青豆:約4.17 mg/kg
含鋰量較高的食物|2. 豆魚蛋肉類
- 黃豆、大豆種子:約8-11 mg/kg
- 部分地區雞蛋:可>5 mg/kg,常見多在1 mg/kg以下
- 部分地區雞胸、雞腿、豬肉、牛肉:區域性偏高可達約2-4 mg/kg
含鋰量較高的食物|3. 乳製品類
- 部分硬芝士:可達約4 mg/kg
- 法國鮮奶酪:平均約4 mg/kg
含鋰量較高的食物|4. 蔬菜類
- 洋蔥、大蒜:特定地區可超過10 mg/kg
- 四季豆:約2.66 mg/kg
- 部分地區番茄:約2.88 mg/kg
含鋰量較高的食物|5. 水果類
- 德國部分地區水果:最高約6.70 mg/kg
- 提子、李子:西班牙高於國際平均值,但未超過5 mg/kg
- 一般香蕉:約1 mg/kg
含鋰量較高的食物|6.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 杏仁:約10 mg/kg
- 花生:約9 mg/kg
薛曉晶補充,全榖雜糧類和蔬菜類含量雖然偏低,但因為攝取量較高,是較好的鋰食物來源;而堅果類雖然含量偏高,但熱量過高且攝取量低,反而非良好來源。
為了讓大腦長期處於抗發炎與穩定狀態,她建議每日攝取充足的蔬菜及全榖雜糧類,均衡營養配合足夠水分與運動;更推薦搭配經科學證實具有保護認知防退化作用的麥得飲食(MIND Diet)元素,多攝取綠葉蔬菜、全穀、莓果、堅果等食物。而如果家族中有阿茲海默症病史,可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進一步的鋰補充策略,例如低劑量鋰鹽。
解構腦退化症早/中/晚期症狀 第5年後恐難自我照顧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份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
醫管局估計,本港70歲以上長者當中,每7名女性或每10名男性就有1名患者。其中,阿兹海默症為最常見的類型,佔香港長者病例約65%。
1. 早期症狀(第1-2年)
在此階段,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患者的症狀,只是因為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
- 失去短期記憶
- 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 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 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
- 判斷力減退、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2. 中期症狀(第2-5年)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
- 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
- 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 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3. 晚期症狀(第5年後)
患者生活幾乎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我照顧。
- 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
- 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
- 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
-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需要長期照顧
- 生理時鐘混亂
專家履歷:薛曉晶
台灣營養師 、糖尿病衛教師 、腎臟病衛教師、體重管理營養師
延伸閱讀:50歲以下也會患腦退化!專家揭5大早期徵兆 頻罵髒話也高危?
---
相關文章:
醫生揭完全不吃3種傷腦食物 腦退化風險大增 喝1種飲品恐導致大腦萎縮
如何逛超市可增肌防腦退化?抗老名醫列4大健康長壽貼士 坐下常抖腳竟防關節炎!
防阿茲海默症必吃哪種水果?醫生教6招不服藥防腦退化 公開最佳護腦飲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