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堅果一定健康?常吃這種易致高血壓 醫生教7招讓血管回春
發佈時間:16:00 2025-08-16 HKT

吃堅果雖然可以有益身體健康,不過有醫生指出,有1種堅果看似健康,其實多吃也機會導致身體發炎,甚至高血壓,增加患中風、心臟病等風險。
吃堅果一定健康?醫生揭這種堅果易致高血壓
減重醫生蕭捷健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許多人以為血管保養僅需少油少鹽多運動,但其實有幾個容易被忽略的習慣亦會加速血管老化,甚至造成高血壓,例如煮食中經常接觸的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等,往往會令身體的Omega-6攝取量超標,影響血管修復功能。
不少人也愛吃堅果當健康零食,不過蕭捷健醫生提醒,部分堅果的脂肪酸組成幾乎只有Omega-6,而缺乏Omega-3,當中杏仁的Omega-6與Omega-3比例更是達到2010:1,過量食用甚至可能導致口腔潰瘍。若長期攝取,同時未補充足夠Omega3,恐令血管受損,易致高血壓。
蕭捷健醫生指,唯有Omega-6和Omega-3比例維持在理想範圍,約1:1至4:1時,身體才不易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然而現代人的飲食比例往往高達20:1。為此,他特別整理出各種堅果所含的Omega-6與Omega-3脂肪酸比例,提供大家作為飲食參考:
常見堅果的Omega-6與Omega-3比例:
- 杏仁(2010:1)
- 腰果(125:1)
- 南瓜籽(114:1)
- 榛果(90:1)
- 芝麻(57:1)
- 開心果(52:1)
- 夏威夷果(6:1)
- 核桃(4:1)
- 扁豆(4:1)
- 亞麻籽(1:4)
- 奇亞籽(1:3)
3大高危因素也傷血管 少曬太陽都中招?
除了部分堅果易損血管,蕭捷健醫生表示,人體的血管系統像一條超長的水管,而血管內皮就是至關重要的不沾塗層。這層內皮細胞具有高度感知能力,能夠偵測血流速度與壓力變化,並釋放一氧化氮的關鍵物質。一氧化氮具有多重功能,例如讓血管擴張、保持彈性、防止血液凝塊以及抑制發炎反應。簡而言之,當體內一氧化氮含量充足時,血管能保持鬆弛與彈性,確保血流順暢及血壓穩定;反之若一氧化氮不足,則會導致血管緊縮、發炎,進而大幅提升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的風險。而以下3大大高危因素,容易導致血管損傷:
1. 牙菌斑
口腔內的致病菌及其引發的發炎物質會隨著血液循環流巡迴全身,直接損害血管內皮細胞,導致發炎反應並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根據《高血壓》(Hypertension)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中重度牙周病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明顯較健康人群差。
值得注意的是,後續研究發現這些患者在接受包括深度洗牙在內的牙周治療後,僅數個月內血管擴張能力就能獲得顯著改善。
2. 少曬太陽
有研究發現,當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時,能夠將皮膚儲存的硝酸鹽轉化為一氧化氮並釋放至血液循環系統。還有一項大型研究更發現,在排除氣溫等干擾因素後,曬較多太陽的人普遍具有較低的血壓值。
這並非鼓勵大家在烈日下長時間曝曬,而是建議每天選擇早晨或傍晚時段,讓皮膚適度接受10-15分鐘的陽光照射,就如同為身體補充天然的血管舒張劑。
3. 高血糖
當血糖值急遽攀升時,體內會爆發性產生大量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會干擾原本負責製造一氧化氮的eNOS酵素,使其功能異常轉而生成有害物質。更嚴重的是,過量的糖分子會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化終產物(AGEs),使血管喪失彈性變得既僵硬又脆弱。
如何讓血管回春?每周吃2次這類魚
蕭醫生也教以下7大方法,讓血管仍有可能恢復年輕狀態:
1. 促進一氧化氮生成
- 正確吃蔬菜:攝取富含硝酸鹽的深綠色蔬菜,包括甜菜根、菠菜、芝麻葉及萵苣。
- 曬太陽:每日安排10-15分鐘,務必避開正午強烈陽光時段。
- 定期看牙醫:維持每半年一次的專業洗牙頻率,徹底清除牙菌斑以預防牙周病。
- 保持規律運動習慣:運動時透過血流加速產生的物理刺激,可有效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分泌大量一氧化氮。
2. 降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 嚴格控制精製糖類與精緻澱粉攝取量:此為調降三酸甘油酯及sdLDL最直接有效途徑。
- 補充優質堅果:例如核桃、夏威夷果仁。
- 多攝取Omega-3:每周至少攝取兩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推薦選擇三文魚、鯖魚、秋刀魚。
資料來源:減重醫生蕭捷健
專家履歷:蕭捷健
台灣體重管理主治醫師、美國運動醫學會健身教練(ACSM-CPT)培訓師、國際運動營養學會認證(ISSN)運動營養專家。
延伸閱讀:專家嚴選10大最強通血管食物 護心血管降血壓防中風 牛油果/洋蔥不入三甲?
---
相關文章:
常吃堅果恐爆瘡?營養師公開最佳食用份量 1原因避免在夏天進食
吃錯堅果功效減?專家教分護心型/抗老型堅果 補腦降血脂要吃哪4種?
日媒實測18款混合堅果 13款獲A級推介 降膽固醇/血糖/抗氧化
天氣炎熱易誘發心血管病 營養師教吃2種護心蔬菜 每日吃這份量患病風險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