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這種魚大腦恐變笨!營養師列6大傷腦食物 常吃更易腦退化
發佈時間:16:05 2025-08-10 HKT

愛吃魚都會易患腦退化?有營養師列出6類會損害記憶力、影響腦血管的傷腦食物,經常進食增加患腦退化風險,當中竟然包括這種魚類?
吃這種魚大腦恐變笨 常吃6大傷腦食物易腦退化
營養師谷傳玲在社交平台上撰文,剛放下手機轉眼就找不到,聽過好幾次的內容卻想不起來、工作時難以集中等像是「大腦短路」般的現象,可能與平日常吃的一些食物有關。大腦作為人體的「司令部」,對飲食格外敏感,她指出如經常進食以下傷腦食物,恐更傷大腦、更易患腦退化:
傷腦食物|1. 高糖食物
奶茶、蛋糕、糖果等甜食能給心靈帶來即時的滿足感,會對大腦造成長遠傷害。其主要元兇是添加糖,攝取過多容易引發胰島素阻抗,還會增加氧化壓力和導致神經炎症。這些問題會抑制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突觸之可塑性,令神經傳遞訊號受阻,可能導致記憶力下降。
為了大腦健康著想,建議每天添加糖的攝取量限制在25g以內。購買包裝食品時,也要多留意成分表,凡是含有蔗糖、糖漿、蜂蜜等成分的食品,都要盡量少吃。
傷腦食物|2. 高鹽食物
鹽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調味料,但過量攝取高鹽食物,吃進過多的鈉會損害神經元的功能,繼而可能加速大腦衰退,影響認知能力及睡眠。
建議每天鹽的攝取量應控制在5g以內。除了減少料理用鹽量,還要查看食物的營養成分標籤,盡量選擇鈉含量低於400mg的食物,並且少吃醬類、鹹菜、泡菜、火腿、臘肉等醃製食物及高鈉調味料。
傷腦食物|3. 富含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的食物
有研究表明,攝取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與認知降低及認知障礙症存在關聯。從作用機制來看,這兩種脂肪酸都具有促炎作用,而大腦對炎症非常敏感,很容易因此受損。同時,它們還會升高血液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影響血管健康。腦血管出問題後,就可能引發思維遲鈍、記憶力降低等認知問題。
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例如肥肉肥膏、牛油、椰子油、棕櫚油等;常見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則包括各種糕點、朱古力、三合一咖啡飲品等。在購買食品時,若成分表中出現植脂末、代可可脂、植物奶油、氫化植物油等字眼,當中可能含有反式脂肪或較多的飽和脂肪,建議謹慎選擇。
傷腦食物|4. 酒或含酒精飲品
酒精代謝產生的乙醛具有神經毒性,會引起腦損傷;酒精還會影響維他命B1的吸收,而缺乏維他命B1也會對神經系統造成影響。過量喝酒會影響認知功能,導致注意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等風險。值得注意的是,酒精對女性的影響比男性更大。
建議如果真的要飲酒,預必要限量,每天酒精攝取量不超過15g。可以用1500除以酒精度數來估算飲酒量,例如4%的啤酒,每天飲用不宜超過375ml,即約1罐的份量。
傷腦食物|5. 水銀(汞)含量高的魚
魚類雖然營養豐富,但部分汞含量高的魚,可能會對大腦和神經系統造成傷害。魚中所含的汞主要是甲基汞,是一種強大的神經毒素。胎兒和嬰兒的大腦及神經系統對甲基汞尤為敏感,因此要避免食用汞含量高的魚。
常見的甲基汞含量高的魚:
- 大耳馬鮫
- 短吞拿魚(大目金槍魚)
- 墨西哥灣方頭魚
- 劍魚
- 馬林魚(旗魚)
- 鯊魚
- 新西蘭紅魚(長壽魚)等
水銀含量較低的海鮮:
蝦、沙甸魚、扇貝、吳郭魚、三文魚、墨魚等海鮮的汞含量相對較低,可適量食用,建議每周吃2-3次。其他水銀含量較低的魚及海鮮:
- 白鮭 Whitefish
- 黑海鱸 Black sea bass
- 龍脷 Sole
- 鯧魚 Butterfish
- 黑線鱈 Haddock
- 梭子魚 Pickerel
- 大西洋黃魚 Atlantic croaker
- 多春魚 Smelt
- 太平洋白腹鯖 Pacific chub mackerel
- 比目魚 Flounder
- 大西洋鯖魚 Atlantic mackerel
- 鯷魚 Anchovy
- 波士頓龍蝦和龍蝦 Lobster, American and spiny
- 無鬚鱈 Hake
- 河鱸和海鱸魚 Perch, freshwater and ocean
- 小龍蝦 Crawfish
- 蠔 Oyster
- 狹鱈 Pollock
- 淡水鱒魚 Trout, freshwater
- 鯰魚 Catfish
- 鱈魚 Cod
- 歐鰈 Plaice
- 牙鱈 Whiting
- 鯡魚 Herring
- 螃蟹 Crab
- 鰩魚 Skate
- 魷魚 Squid
- 罐裝吞拿魚或鰹魚 Tuna, canned light (includes skipjack)
- 烏頭 Mullet
- 花甲/蜆 Clam
- 鰣魚 Shad
傷腦食物|6. 精緻碳水食物
研究發現,長期攝取精製碳水與神經認知缺陷有關,尤其會影響大腦中海馬體的功能,其為掌管記憶的重要區域。特別是胎兒時期、少年和青春期若長期攝取精製碳水,對認知功能的傷害可能更大。
建議在飲食中減少屬於精製碳水的白米和白麵的攝取,將每天主食的1/3至1/2換成全穀物、雜豆和薯類。
谷傳玲補充,以上6類食物若長期大量攝取,可能會不利於大腦健康。但並不意味著完全不能吃,關鍵是要控制份量。想要守護大腦及認知健康、思維敏捷、記憶力出色,從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樣關鍵,除了少吃傷腦食物,還要堅持適量運動、確保睡眠充足,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態。
腦退化症早/中/晚期有何症狀?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份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
1. 早期症狀(第1-2年)
在此階段,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患者的症狀,只是因為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常見症狀包括失去短期記憶;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判斷力減退、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2. 中期症狀(第2-5年)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症狀包括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3. 晚期症狀(第5年後)
患者生活幾乎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我照顧,症狀包括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不能處理日常生活、需要長期照顧;生理時鐘混亂。
專家履歷:谷傳玲
中國注冊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理事。
延伸閱讀:全球腦退化人數恐增至1.5億 醫生推介10大護腦堅果 每日吃幾多有效?
---
相關文章:
預防腦退化常動舌頭也有效?8招鍛煉大腦改善認知 研究揭常做家務注意力大增14%
如何逛超市可增肌防腦退化?抗老名醫列4大健康長壽貼士 坐下常抖腳竟防關節炎!
長者湊孫可防腦退化?研究揭患病風險降24% 每周湊多久護腦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