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徵兆|不肥胖照中招!醫生揭5類瘦人最高危 必吃1種水果超護肝
發佈時間:13:09 2025-07-02 HKT

【脂肪肝徵兆】很多人以為身形標準或四肢偏瘦,就不會有脂肪肝問題。但有醫生指,不應用體重去判斷肝臟是否健康,或是否患有脂肪肝。事實上,不肥胖卻患脂肪肝的個案大有人在,而且這類脂肪肝患者通常有5大特徵。
脂肪肝徵兆|外表不肥照中招 看5大特徵自測風險
遺傳優生科醫生張家銘在Facebook專頁撰文指,常有病人疑惑明明自己不常喝酒,也沒有很胖,卻患上脂肪肝,這其實是現代人對脂肪肝的最大誤解。真正讓肝臟出問題的,不是體重或酒精,而是整個代謝系統開始出現錯亂。這種情況稱為「代謝功能異常相關脂肪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
脂肪肝成因+症狀+診斷方法
為何瘦人也會患脂肪肝?
即使是瘦子,肝也可能「過勞」。他形容,肝就像一位不抱怨的倉庫管理員。無論是糖吃太多、油攝取過量、壓力過高、熬夜、久坐不動等,全部都由肝臟處理。當它忙不過來時,就會先把脂肪存起來,繼而發展出脂肪肝。「代謝異常型正常體重族群(Metabolically Unhealthy Normal Weight, MUNW)」是更危險的群體。他們外觀看起來瘦,但其實代謝系統早就出問題。
外表不肥卻患脂肪肝的常見特徵:
- 肌肉量低
- 內臟脂肪高
- 長期久坐
- 三餐不定
- 睡眠不足
故此,不要用體重去判斷肝的健康,而是要看生活方式是否真的支持代謝平衡。
脂肪肝可演變至肝硬化肝癌 初期有哪些徵兆?
張家銘醫生表示,脂肪肝最令人擔憂的是早期幾乎沒有症狀,或可能只是稍微疲倦、右上腹隱隱不適,也可能在身體檢查報告中看到肝功能數值(GOT、GPT)輕微上升,很多人都對此不以為意。
但此時,正是調整生活的最佳時機。因為隨著時間發展,身體會陸續出現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高血壓等慢性發炎的訊號,一步步走向脂肪性肝炎(MASH)、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與肝癌。當脂肪在肝臟堆積太多,免疫系統就像遇到入侵者一樣,開始釋放大量的促發炎細胞激素(如 IL-6、TNF-α),試圖「清理異常脂肪」,卻反而變成傷害肝細胞,陷入肝臟慢性發炎與免疫失調的雙重困境。
因此他常提醒病人:「不是肝不痛就沒事,而是痛了就常常太晚了」,當出現倦怠感、食慾差、代謝指標異常,就是肝在求救。只要及早調整飲食與生活,脂肪肝是可以逆轉的,不是只能靠藥物。
這種水果超護肝 有效預防脂肪肝
張家銘醫生分享一篇2025年的新研究,西班牙和墨西哥學者們發現Colorada品種的仙人掌果(Opuntia ficus-indica)的果肉萃取物,有效減少由棕櫚酸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這種特別的仙人掌果能抑制脂肪酸轉運蛋白(FATP2與FABP1),等於從脂肪進入肝臟的一刻就切斷補給線,有效預防脂肪肝。不只是抗氧化,更是直接針對脂肪代謝的機制,從源頭開始避免。因而被視為「智慧型營養素」的新方向。
逆轉脂肪肝5大建議 這件事每天做10分鐘可護肝
張家銘醫生指,脂肪肝的產生在於飲食習慣,吃得太多油炸食物、精緻澱粉、超加工食品、含糖飲品等,也吃太少蔬菜、橄欖油、原型全穀、豆類、莓果、益生菌等天然營養素。他提醒,不需要激烈的改變,只需要有意識地進行選擇:
- 選擇原型食物
- 進食順序先菜後飯,幫助血糖平穩
- 每天站起來多走10分鐘
- 喝少1杯含糖飲料,換成水或無糖茶
- 有機會可以偶爾喝仙人掌果汁,富含天然植化素,為身體補充多酚
脂肪肝6大常見症狀 食慾變差也是警號
本港約有逾100萬人患有脂肪肝。脂肪肝分為「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根據衞生署資料,脂肪肝(或脂肪性肝病)是指有過多脂肪在肝細胞內聚積。脂肪肝的形成亦與肥胖、胰島素耐受性、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有密切關連。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一系列與肝臟細胞積聚過多脂肪(超過肝臟容積的5%)有關的肝臟疾病。脂肪積聚的成因與飲酒過量或其他繼發性因素(例如藥物或先天性代謝缺陷)無關。當中,脂肪肝有6種常見症狀,包括:
- 食慾不振
- 噁心
- 嘔吐
- 右上腹不適
- 疲勞
- 如果病情嚴重時,可能導致肝臟發大
若不及時改善,脂肪肝可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要準確診斷是否患有脂肪肝,就要接受影像檢查,例如超聲波、電腦掃瞄、磁力共振造影等,或進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
延伸閱讀:改善脂肪肝不能戒碳水?醫生教7大飲食法則 吃這款零食護肝更降血糖血壓
---
相關文章:
用餐太快脂肪肝風險增81% 醫生揭10大減壽飲食習慣 戒碳水主食也上榜!
2年逆轉脂肪肝減近40磅 醫生公開一日三餐餐單 早餐必喝3飲品
逆轉脂肪肝不只戒酒戒糖 專家教10招自救免變肝癌 吃甚麼補充劑有效?
35歲男患脂肪肝/糖尿病 醫生警告恐短命10年 靠4招3個月逆轉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