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節氣2025|梅雨季節到天氣濕熱 容易胃口差腹瀉濕疹發作 中醫推介13種祛濕清熱湯水食物
更新時間:00:01 2025-05-21 HKT
發佈時間:00:01 2025-05-21 HKT
發佈時間:00:01 2025-05-21 HKT

小滿2025/二十四節氣/養生|2025年5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小滿」。註冊中醫師黃晶晶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這時將開始梅雨,雨量增多更見濕熱,因此推介13款主打消暑、清熱、排濕及健脾的食材和湯水,幫助清心火、紓緩皮膚痕等不適。
小滿節氣2025|踏入梅雨季 天氣濕熱令人煩躁?
註冊中醫師黃晶晶表示,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8個節氣,今年是5月21日。「小滿」的意思是夏熟作物開始灌漿成熟,穀物稍滿但未全滿,象徵著豐收的前兆。氣溫持續上升,進入初夏時節,濕度增加,天氣悶熱潮濕,逐漸出現梅雨季節,雨量增多。 室外多濕,多熱,若我們汗出不透,亦容易感到疲倦、煩躁、食慾差等濕熱輕症。
小滿天氣狀況如何?

本港天文台預測,5月21日小滿當天氣溫介乎28-32 °C,大致多雲,局部地區有驟雨。日間部分時間有陽光及炎熱。
本港天文台預測,5月21日小滿當天氣溫介乎28-32°C,大致多雲,局部地區有驟雨,日間部分時間有陽光及炎熱。
小滿3大養生重點 小心脾胃差心火盛
黃晶晶醫師指,小滿節氣有以下3大養生重點:
- 祛濕清熱:因天氣潮濕悶熱,容易內生濕熱。
- 健脾除濕:濕氣易困脾,影響消化功能。
- 預防中暑與水腫:少飲冷,出汗後多飲溫水,加強排汗與代謝功能。
另外,以下臟腑和部位容易在小滿節氣出現問題:
- 心: 心火旺、心煩、失眠、口舌生瘡
- 脾胃: 濕困脾胃、食慾差、腹脹泄瀉
- 皮膚: 濕疹、汗疹、皮膚瘙癢,蚊蟲滋生若多叮咬,加上本身身體有濕熱,容易引致極度痕癢、蟲咬位置紅腫難癒。
小滿必吃10大清熱消暑除濕食材
黃晶晶醫師建議,在小滿養生宜吃以下10款食材,有助清熱解毒、健脾祛水:
1. 綠豆
- 性味:性寒味甘
-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利尿
2. 赤小豆
- 性味:性平,甘酸
- 功效:利水消腫、健脾除濕
3. 薏苡仁
- 性味:性微寒,味甘淡
- 功效:健脾滲濕、利水消腫
4. 苦瓜
- 性味:性寒味苦
- 功效:清熱解毒、降火明目
5. 絲瓜/勝瓜
- 性味:性涼味甘
- 功效:清暑解熱、通絡化痰
6. 荸薺/馬蹄
- 性味:性寒味甘
- 功效:涼血解毒、生津止渴
7. 百合
- 性味:性微寒,味甘
- 功效:清肺潤燥、養心安神
8. 蓮子
- 性味:性平,味甘澀
- 功效:養心安神、健脾止瀉
9. 冬瓜
- 性味:性寒,味甘淡
- 功效:清熱利尿、消腫化濕
10. 青瓜
- 性味:性涼味甘
- 功效:除熱,利尿、解毒
3款小滿食療湯水 消暑下火去水腫
初夏時節,黃晶晶醫師推介以下3款湯水食療,消暑下火去水腫必吃!
小滿養生茶|1. 陳皮薏米茶
材料:
- 陳皮半個、炒薏米30g、茯苓15g
做法:
- 所有材料加水1000ml。
- 煮3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
- 健脾化濕、利水除腫,久坐辦公室腳腫可以一周飲2-4次。
宜忌:
- 孕婦及月經期不易飲用。
小滿養生食療|2. 涼拌青瓜
做法:
- 青瓜略切小段,用刀拍青瓜
- 加入少量鹽攪拌,醃10分鐘,倒去青瓜水
- 將鎮江醋、少量蒜頭、麻油、糖、生抽攪拌,倒入已醃好的青瓜
功效:
- 美味消暑,開胃促進消化。
- 若本身有口氣者,盡量少蒜,好辣者可以加辣椒,但有上火症狀則不建議加辣加蒜。
宜忌:
- 若本身有口氣、濕熱者,建議少蒜走辣,或者直接切皮生吃;適宜初夏胃口不佳,便秘者。
小滿養生湯水|3. 苦瓜黃豆瘦肉湯
材料:
- 苦瓜1-2條、黃豆30g、瘦肉400g、白扁豆15g、生薑2片
功效:
- 清熱潤肺、降火消暑,適合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便秘濕熱有口氣者。
- 苦瓜性寒涼,可以清熱解毒、消暑熱,特別適合上火、皮膚急性濕疹、蚊咬後皮膚紅腫熱癢的人士。
- 黃豆白扁豆健脾性甘,可以緩和苦瓜寒涼,使湯水更易入口,回甘。
做法:
- 苦瓜去籽切片,其餘豆類洗淨可浸泡15分鐘。
- 所有食材加水煲45分鐘。
- 加鹽調味即可。
宜忌:
- 體寒或胃寒,及月經期不宜。
小滿節氣不宜吃8類食物 更易上火濕氣重
黃晶晶醫師提醒,小滿時節應避免吃容易上火或增加濕熱的食物,同時宜少喝冷飲,以免引發腹瀉腹脹。
- 辛辣食物(辣椒、麻辣鍋):性味辛熱,助火生熱,易上火、煩躁。
- 油炸食物:性味熱燥,增加濕熱,損傷脾胃。
- 冰品和冷飲:性味寒涼,損傷脾陽,導致腹瀉、脹氣。
- 糯米製品:性味甘溫黏滯,難消化,易積濕生痰。
- 羊肉:性味溫熱,助熱生火,夏季不宜過量。
- 朱古力:性味甘熱,易上火,增加內熱。
- 火鍋:性味溫熱,大量辛辣油膩,助濕生熱。
- 濃茶和咖啡:性味苦溫,刺激神經,影響睡眠與心火。
小滿養生10大宜忌 改善濕重要多喝暖水
除了注意飲食,黃晶晶醫師亦提醒在小滿時期,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10件事:
小滿養生應做5件事:
- 早睡早起:順應自然節律,養心安神。
- 適度運動:如太極、快步走,有助排汗祛濕。
- 保持通風:防止濕氣積聚。
- 飲溫開水:促進排汗,冷飲會令排汗不暢導致濕重內困。
- 午休片刻:預防中暑及疲倦。
小滿養生避免做5件事:
- 熬夜晚睡:傷心神,易煩躁。
- 過度勞累或激烈運動:易耗氣傷津。
- 久坐不動:濕氣易聚,血液循環差。
- 長時間吹冷氣:易感風寒、關節痠痛。
- 運動出汗後飲凍飲:冷飲會令排汗不暢導致濕重內困。
延伸閱讀:天氣熱易口乾 不只吃西瓜!營養師推介9大補水蔬果清熱降溫
---
相關文章:
西瓜不是最補水?夏天8款蔬果水分大比拼 冠軍含水量高達96.9%!
飲檸水不能補充維他命C?營養師揭3飲法養生變傷身 傷胃又易肥
睡覺長吹風扇恐傷身 易致咳嗽/肌肉痠痛 醫生教4招安全吹風扇
夏天一吹冷氣即頭痛 恐是中暑先兆!吃6種食物超有效散熱 每天要喝多少水?
最Hit
《東張》女神結婚僅三個月現婚姻危機? 發文呻被chur爆身體接連受創「爆埋缸」:臉都凹了
2025-05-21 11:00 HKT
醫工結合|踝關節復康機械人 助中風患者居家復康
18小時前
譚玉瑛千呎豪宅景觀一流 屋邨長大80年代以XX萬上車樓換樓 與初戀拍拖40年不婚不生
2025-05-21 09:00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