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男子眼睛臉色發黃 小便現1徵兆揭患胰臟癌 恐2大生活習慣惹禍
發佈時間:10:05 2025-05-12 HKT

胰臟癌致死率高,因而有「癌王」之稱,不過絕非無跡可尋。內地一名男子眼睛臉色發黃,加上小便出現1徵兆求醫,最終證實患上胰臟癌。醫生指,男子有2大日常壞習慣,恐成為誘發胰臟癌的誘因。
胰臟癌|男子眼睛臉色發黃 小便現1徵兆揭患胰臟癌
綜合內媒報道,內地一名54歲姓王男子近期除了眼睛、皮膚發黃,更察覺小便顏色偏黃,但因無明顯不適,以為是天氣炎熱水分攝取不足所導致。直至在親友勸說下,逐往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求醫。
胰臟癌有何症狀/高危因素?
為何患胰臟癌會皮膚/眼睛發黃?
醫生為該男子進行磁力共振掃描,結果顯示他的胰頭部位潛伏著一顆腫瘤,確診為胰臟癌。得知結果後,他不解指:「我以為是肝炎,從沒想過會患胰臟癌。」然而,醫生指,該男子過去經常三餐喝酒、愛飯後吸煙的習慣,恐已埋下患上胰臟癌的誘因。幸好該男子的胰臟癌腫瘤成功透過手術切除,目前他的恢復進度良好,後續將接受化療療程。
肝膽胰醫學中心主任田毅峰教授指出,胰臟因位於胃後方隱蔽位置,早期病變往往難以察覺。當胰頭部位長腫瘤壓迫膽管時,會阻礙膽汁正常排出,導致膽紅素逆流至全身,形成黃疸,表現為皮膚及眼白泛黃。這種無痛性黃疸的危險性,反而高於伴隨腹痛的膽結石。
他表示,肝膽胰系統之間分工合作非常默契,肝臟如同處理廢物的「工廠」,膽管是排出垃圾的「下水道」,胰腺是生產消化液的「化工廠」。這三大器官任一環節出現異常,都可能造成膽紅素代謝紊亂,引發黃疸。若出現無痛性黃疸、食慾下降及不明原因體重下降等症狀,應高度警惕可能是患胰臟癌和膽管癌。此外,尤其是長期酗酒、吸煙者,更屬高危人群。
胰臟癌6類常見症狀 皮膚㾗癢也要小心
胰臟癌有何症狀?根據醫管局資料,胰臟癌是本港第4號致命癌症。胰臟位於腹腔深處,在胃部與大小腸等器官後面,導致當出現胰臟癌時,其位置較隱蔽難發現,加上胰臟癌初期病徵並不明顯,不少病人到胰臟癌晚期才察覺患病,影響生存率。即使胰臟癌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復發的風險也比一般癌症高。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若身體出現以下症狀,可能是患上胰臟癌的警號:
-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並會反射至背部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脹等腸胃障礙現象
- 出現黃疸、皮膚搔癢、大便呈陶土色
-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 腹水
胰臟癌患者較常出現以下併發症:
- 黄疸
- 當腫瘤擴大壓迫神經,腹痛會加劇
- 嚴重體重下降,進食情況差的病人可能需要鼻胃管餵飼或靜脈輸入營養補充品
10類人患胰臟癌風險較高 成因是甚麼?
胰臟癌成因是甚麼?甚麼人易患胰臟癌?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胰臟癌的成因仍未完全明瞭,有可能是胰臟的細胞變異增生。大部份的胰臟癌指的是來自胰管上皮細胞的腺癌。
醫管局指,胰臟癌較常發生於65歲以上人士身上,此外,以下10類人風險也較高:
- 種族:黑人的風險較高
- 性別:男性比女性有更高風險
- 抽煙: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機會高出大概2至3倍
- 糖代謝異常:糖尿病可以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 超重:超重的人有較大風險
- 飲食: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會較易患上胰臟癌
- 化學品:長期接觸殺蟲劑後、石油或染料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患上胰臟癌的機會比非患者高出2倍
- 遺傳性胰臟炎:遺傳性慢性胰臟炎會增加胰臟癌的機會,但非常罕見
- 慢性胰臟炎:常與胰臟癌一同發現,但不一定是導致胰臟癌的原因
如何有效預防胰臟癌?5大方法減風險
醫管局指,不能完全防止胰臟癌的出現,不過,改變一些生活方式有助降低罹患胰臟癌的風險:
- 戒煙:吸煙的煙霧中含有致癌物質,可以破壞DNA調節細胞的生長
- 保持健康的體重:體重過高增加患上胰臟癌的機會,如果需要減肥,建議採取漸進和健康的方式,以達到目標
- 經常做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以減少患上胰臟癌的機會
- 健康飲食:多進食水果,蔬菜和低動物脂肪食品可以减少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 避免接觸危險化學品,或使用適當安全措施+
延伸閱讀:吃1類菜式可防8大癌症 名醫推介14種食材 防胰臟癌/乳癌/大腸癌
---
相關文章:
患胰臟癌有先兆?醫生揭62%患者現1特徵 6類人高危+4招減風險
胰臟癌男以為減肥成功拒求醫 腫瘤3個月急速大一半 忽略1徵兆惹禍
胰臟癌|女子飯後總打嗝 這部位常痠痛揭患胰臟癌 自測5大常見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