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3人有1人患高血壓 專家拆解10大血壓異常種類 每天做這運動護血管
發佈時間:13:38 2025-04-30 HKT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全球每3名成年人便有1人患上高血壓,而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心臟病和中風。衞生署最新資料顯示,香港死於心臟病的人數近年呈上升趨勢,2023年便有超過7200多人;而死於中風亦有3000餘人,趨勢相對平穩。
全球每3人有1人患高血壓 控制不當可致腎衰竭
衞生署於2022年人口健康普查亦推算,29.5%非住院成年人患有高血壓,較五年前增加約2%。長期高血壓除了影響心腦血管健康外,若控制不當更會導致末期腎衰竭,有需要進行家居洗腎治療,不但影響日常生活,亦增添致命的腹膜受感染風險。
退休巴士司機李先生早年已患有糖尿病,多年來血糖一直控制得宜。他常稱讚自己生活自律克制,每餐飲食低糖走油,每天最少跑步30分鐘,並輔以30分鐘緩和運動。因其良好血糖管理,更獲醫院糖尿科護士邀請為其他病人分享經驗。不過,某次他覆診時,醫生發現他血壓偏高,遂按糖尿科血壓指引處方了保護腎臟藥給他服用。可是他每次服藥後都感到天旋地轉和十分不適,情況更持續多天,量度後發現血壓很低。經上網查證,他發現「補腎藥」原來是降血壓藥,從此他不敢服用,並於覆診時告訴醫生,醫生隨即取消處方。
經過數次覆診後,另一名年青醫生見李先生血壓仍處於糖尿指引高血壓標準邊緣,再次提出處方「補腎藥」給他。李先生將先前經驗告訴醫生,醫生表示今次是不同藥物,並開藥給他。李先生初時按時服用,但再次出現頭暈低血壓徵狀,再諮詢醫生後得知藥物只是不同類別的降血壓藥,所以拒絕再服。後來他經常在家量血壓,指數大多正常,令他感到十分滿意。
如何正確量血壓?只量1次未必夠
香港醫務衞生局(前身食物及衞生局)於2021年推出了《香港高血壓參考概覽:成年高血壓患者在基層醫療的護理》,更新了診斷血壓的標準方法:
測量血壓正確方式:
- 採取坐姿;
- 量度兩次,每次相隔1至2分鐘;
- 最終血壓讀數更應採用兩次或以上不同情境測量的平均值來計算。
正因如此,醫生也會安排24小時量度血壓來協助診斷。若單憑一兩次隨機血壓來判斷,或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產生不良副作用。
專家拆解10大血壓異常種類
隨着大眾對高血壓的認知愈趨普及,近年來醫護界亦已研究並區分出不同類型的血壓,希望有助準確地管理血壓,畢竟適當的血壓對維持良好營養吸收和代謝物排出至關重要。以下是專家在臨床上考慮的不同血壓類別:
- 原發性高血壓:佔高血壓診斷超過90%。高血壓的發生並沒有其他病理成因。醫學界普遍將血壓140/90mmHg以上定為診斷標準。此類高血壓主要與長期生活習慣相關。
- 繼發性高血壓:由其他病理如腎病、腎上腺瘤等引致。要控制血壓,必先解決病因。
- 白袍高血壓:指患者在醫療環境中(如診所或醫院)測量時血壓升高,但在非醫療環境(如在家或日常活動)下血壓正常的現象。該現象相信是因為患者面對醫療人員時,不其然產生緊張情緒(俗稱「白袍效應」)而得名。
- 隱匿性高血壓:指患者在診症室測量時血壓正常,但在其他非醫療環境中血壓升高的現象。或與日常工作和生活壓力有關。
- 變動性血壓:指個人血壓在短期(如24小時內)或長期(如數周至數月)中出現波動現象。血壓波動常見於高血壓的研究,大幅度血壓變動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 頑固性高血壓:指高血壓患者在使用3種或以上的降血壓藥後仍未達目標血壓水平。此情況會特別增加腎衰竭機會。
- 夜間高血壓:上血壓於夜間驟增約20mmHg,研究發現此情況會增加心臟衰竭風險。
- 夜間低血壓:上血壓於夜間驟降約20mmHg,日本大型研究發現此情況會增加中風風險。
- 姿位性低血壓:上血壓於1至3分鐘站立後驟降約20mmHg,成因與自主神經失調或嚴重缺水有關。研究發現此情況會增加跌倒、暈眩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長期低血壓:血壓低於90/60mmHg,並常有頭暈、眼朦、虛弱或心悸等徵狀。多與心臟功能衰退有關。
要控制血壓,需要生理調節和藥物治療互相配合。李先生的案例多數屬於變動性血壓,尚幸他平時勤做運動和注重飲食健康,所以患上心腦血管疾病機會很低。香港大學和醫院管理局合作的大型研究證實,維持此類健康習慣能減少50%心臟病和中風機會。
要預防中風和心臟病,順暢的血液循環是要訣,筆者建議讀者每天早、晚做15分鐘八段錦,簡單直接有效,手部運動特別能暢通腦血管循環、全身動作增加身體各組織血液供應,促進新陳代謝。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 朱賢文
延伸閱讀:經常肩頸痛恐高血壓警號 醫生教2大伸展動作降血壓 最快1分鐘見效!
---
相關文章:
最佳降血壓運動不是跑步游水?專家教做3大居家運動 做45秒也有效?
降血壓|誤喝3大「健康」飲品恐血壓飆升 這種茶都上榜 營養師推薦3大天然飲品降血壓
醫生推薦5種運動降血壓最有效!這種可在家做 每周做30分鐘也有效?
降血壓飲食|營養師教8招飲食減鈉 防中風/腎病/胃癌 哪類人忌用減鈉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