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徵兆|35歲IT男每日工作16小時 終過勞中風致偏癱 嘆忽略1徵兆錯失治療時機

更新時間:15:51 2025-04-29 HKT
發佈時間:15:51 2025-04-29 HKT

【中風徵兆】不少人都曾經有加班工作的經歷,內地一名35歲IT男為養妻活兒,長時間熬夜工作,每天工作16小時,最終因過勞導致中風險死。他事後坦言,身體在中風前曾出現一個徵兆,但當時他未有理會,導致錯過治療中風時機。

中風徵兆|男子每日工作16小時 忽略1徵兆終中風

綜合內媒報道,浙江杭州市一名35歲從事IT行業的男子近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揭露自己因長期熬夜工作致導致中風,讓他後悔不已。他原任職於初創公司,月薪為3萬元人民幣(約港幣3.3萬元),與妻子育有一名5歲女兒。男子為養妻活兒於是拼命工作,每早清晨6、7點就起床工作,至凌晨12點後才休息,每天工作時間將近16小時,每天僅有5至6小時的睡眠時間,如同身兼兩職,他亦因此埋下中風的危機。

IT男日做16小時終中風:

 

男子忽略1徵兆 錯失中風治療時機

該男子憶述指,曾發現自己出現手腳麻木的症狀,但誤以為只是肌肉疲勞而一度未有理會。直至他某天下班回家打掃時卻突然嘔吐,即使臥床休息也無法緩解,便遂往醫院求醫。

經電腦斷層掃描後,他被確診為中風,腦幹出血達5毫升,病情可能與長期高壓工作、過度疲勞有關。據悉,當腦幹出血超過10毫升,死亡率近100%,5毫升治癒率僅30%。治療期間他一度昏迷15天,並曾在深切治療部留醫28天,雖然最終成功獲救脫險,不過他亦因此留下左側手腳偏癱的後遺症,他言語功能亦受影響,舌頭偏斜造成發音不清,脊椎狀況也不理想。

對於這次經歷,他坦言:「我的心態也因此有了變化,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發現我的手機相簿裡根本就沒有我的照片或影片。女兒還小,我不知道他長大之後我還在不在,萬一哪天女兒想知道爸爸是甚麼樣子,我可以有個地方記錄一下,可以讓她看到爸爸的樣子。」

他更表示:「現在的我看待生活,覺得讓自己開心很重要,活得自由一點。之前想著我要賺錢,會在很多方面壓制自己,現在的話我覺得更多的可能要去好好體驗生活,讓自己過得快樂。希望大家如果覺得累了,就歇一歇,我是前車之鑑。」

中風患者有何症狀?嚴重恐癱瘓喪命?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中風患者事前通常沒有任何病徵,但當病發時會突然出現以下徵狀及影響:

  • 身體變得虛弱,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痺及/或顫動
  • 半身不遂
  • 說話不清、失去說話能力
  • 嘴歪眼斜、視力模糊不清
  • 吞嚥困難、頭部劇痛
  • 行動不穩或跌倒
  • 大小便失禁、流口水

這些都是突發的中風急性病徵。如延誤診治,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減低康復的機會。而中風所造成的影響,主要視乎腦部受損的位置及範圍而定。中風可能會令患者永久喪失活動能力(如癱瘓),甚至致命。

判斷中風早期徵兆 「BEFAST」6大指標

中風是香港第4大常見死因,中風後每過一分鐘都非常關鍵,延誤急救時機會增加死亡風險或影響患者康復。過往有所謂「談笑用兵」的口訣,幫助判斷中風的早期徵兆。但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助理教授陳俊傑博士曾向《星島頭條》分享表示,現時最新流行的「BEFAST」檢查,比起過往的「談笑用兵」,可以進一步減少遺漏達5至14%,有助及時尋求醫療救助,從而提高治療成功率。

1. 平衡(Balance)

  • 平衡是判斷中風的重要指標之一。當一個人突然感到失去平衡或無法正常行走,特別是在活動或站立時,若出現頭暈或無法穩定站立,應立即提高警覺。

2. 眼睛(Eye Sight)

  • 視力突然出現問題也是中風的常見症狀之一。如果患者突然感到一側視力模糊或完全失明,這可能是腦部供血不足所致。

3. 面部下垂(Face Drop)

  • 面部表情不對稱是中風的明顯徵兆。當一側的臉部肌肉無法正常運動,導致嘴角下垂時,應該立刻注意。可以通過讓患者微笑來檢查,如果微笑不對稱,則需要馬上尋求醫療協助。

4. 手臂單側無力(Arm Drift)

  • 手臂的無法活動或單側無力也是中風的指標之一。當一隻手臂無法正常抬起,或者在抬起後自行下垂,這可能是大腦受到影響的信號。進行這一檢查時,可以讓患者合眼,同時抬起雙臂,觀察是否有不對稱的情況出現。

5. 說話困難(Speech)

  • 言語表達困難是中風的普遍早期徵兆之一。如果患者在說話時顯得不清楚或無法找到合適的詞語,可能代表腦部已經受創。可以通過讓患者重複簡單的句子來測試其言語能力,若出現問題,應立即就醫。

6. 時間(Time)

  • 時間對於中風治療至關重要,報警召喚救護車及抵達急症室時,調派中心和醫護人員都會詢問家屬「最後見到患者正常的時間(Last seen well time)」。這是因為確診為「缺血性中風」的患者,若能及時在症狀出現後的3至4.5小時這段「黃金時間」內接受溶解血栓藥物治療,可以大大提高恢復的機會。
  • 隨著科技進步,過往錯過缺血性中風黃金時間的患者,可以在病發6至24小時內(視乎血管阻塞的部位有所不同),進行動脈取栓治療(IA Thrombectomy)。

陳俊傑博士指,如果懷疑有人中風,應立即致電「999」求助,切勿等到家人回來,或叫病人稍作休息,以免錯過搶救時間。上述的「BEFAST」是一套簡單有效的方法,有助識別中風的早期徵兆。通過關注平衡、視力、面部表情、手臂動作、言語和時間6個要素,可更快識別中風,爭取最佳的治療時機。

資料來源:小紅書衞生署

延伸閱讀:天氣轉涼小心腦中風!營養師教飲食10招防中風 宜吃番薯飲牛奶?

---

相關文章:

飲食高鈉多鹽易中風!專家推介護血管必吃4類食物 逆轉中風危機

男子常頭暈被揭恐中風 常吃2種食物通血管 不用手術逆轉中風危機

早上心臟病發風險增40% 起床後做4件事護心防中風 這時段吃早餐更防糖尿病

78歲翁曾腦梗塞 每日做1事中風8年行得走得!死亡率減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