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蹺腳易有「烏龜頸」?專家揭暗藏6大風險 小心血栓/脊椎側彎
更新時間:19:48 2024-08-13 HKT
發佈時間:19:48 2024-08-13 HKT
發佈時間:19:48 2024-08-13 HKT

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坐著或者站著,不少朋友也有蹺腳的習慣。蹺腳的原因眾多,當中不乏儀態、舒適或是習慣。無可否認,蹺腳坐立時腹部肌肉會處於比較放鬆的狀態。另外,偶爾的蹺腳也是轉換姿勢的一部分,可減少長期坐立的疲倦感。然而,蹺腳可能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蹺腳暗藏6大風險!易有「烏龜頸」?
有研究指出,長時間蹺腳有機會引發以下健康風險:
根據人體功學的研究,蹺腳會增加脊椎和骨盆的壓力,增加脊椎側彎或其他骨骼問題的風險。長時間蹺腳坐會不期然令頭部前傾,出現「烏龜頸」等不良姿態。
另一項研究亦指出,長時間蹺腳,會干擾下肢血液流量,導致腳步麻痹,有機會增加靜脈曲張風險、下肢水腫、形成血栓的風險。
此外,蹺腳亦會令神經系統造成壓力,導致神經受損或不適,引發疼痛、麻痺或其他神經問題。
因此,如長者或患有血液循環問題的朋友們,就應更小心,避免長期蹺腳,以免對血液循環,及神經系統帶來額外的負擔。當然,長期的蹺腳亦可導致肌肉不平衡和其他姿勢問題,進一步增加身體不適,影響日常生活。
4招戒掉蹺腳習慣
要改善蹺腳的習慣,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 加強意識: 注意自己的姿勢,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蹺腳,並設定提醒,或者放置提醒小紙條來提醒自己。
- 選擇合適的座椅: 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能夠支撐好腰部和脊椎,減少蹺腳的誘因。
- 進行適當的伸展運動: 定期進行伸展運動,特別是針對腿部和腰部的伸展,有助於放鬆肌肉,減少蹺腳的傾向。
- 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蹺腳的習慣已對身體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建議尋求物理治療師或醫生的協助,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翹腳看似無害,但長期保持這種姿勢可能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我們應該意識到這些習慣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並採取相應措施,改善情況。通過保持正確的姿勢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不必要的健康問題和疼痛的發生。
撰文:物理治療師 鍾惠文博士
延伸閱讀:久坐腰背痛=死臀綜合症?物理治療師教3招強化臀部肌肉減痛楚
相關文章:
3大姿勢易致椎間盤突出 中醫推介15種食物湯水止痛 預防頸椎腰椎退化
有肚腩因為有宿便?還是盆骨前傾/腫瘤?醫生教5招分辨腹凸原因
坐骨神經痛|腰背痛難走路或坐骨神經受損 出現7症狀要小心 附止痛食療
久坐腰背痛吃白麵包更痛?必戒5類食物 醫生推介5大食物止痛抗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