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友被蜱蟲死咬吸血24小時 用手扯出恐致命 醫生教1招處理

更新時間:14:02 2023-05-27
發佈時間:14:02 2023-05-27

行山要小心蜱蟲!被蜱蟲叮咬,徒手拔除恐有生命危險。有醫生指,近日有行山人士被蜱蟲叮咬求診個案增加。他指出,蜱蟲可黏附皮膚上吸血24小時,但若處理不當,可引發破傷風,增加感染風險。若不幸被蜱蟲咬,醫生教用1個方法安全處理。

蟲咬人|行山易蟲咬 吸血吸足24小時

蜱蟲常於本港郊野公園出現,例如可於八仙嶺、獅子山郊野公園、馬鞍山郊野公園和城門水塘看見其身影。台灣急症科醫生翁梓華在其Facebook專頁指亦,夏天不少市民進行戶外活動,期間常收到被硬蜱咬傷的病例。

他指出,喜愛登山等戶外活動的人,都會面臨著硬蜱咬傷的風險。翁醫生講解蜱蟲特徵、出沒地點,以及被叮咬後會出現的症狀:

 

蜱蟲習性、特徵、出沒地點

  • 蜱蟲喜歡生長在潮濕陰涼的環境中,例如山區、森林。
  • 蜱蟲體型大約是0.1至0.15厘米左右,成蟲可長至0.5厘米,在春夏季節最為活躍,因此喜歡戶外活動的人很容易遭遇蜱蟲咬傷。

被蜱蟲叮咬情況及症狀

  • 蜱蟲咬人時,會分泌麻醉劑,使人難以察覺咬傷。
  • 蜱蟲常黏附在不容易被摩擦到皮膚上,例如髮際線、腋下、鼠蹊部、腰部。
  • 被蜱蟲咬傷後,牠還能長時間地黏附在皮膚上,長達24小時以上,吸取人體血液,體型愈吸愈大。
  • 蜱蟲口器亦因此演化出特殊機制,除了是螺旋形外,亦會在咬傷的部位分泌黏液凝固。

蟲咬人|被蜱蟲咬勿徒手拔出 醫生解釋2大原因

翁醫生指出,不能隨便強行拔除蜱蟲,否則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2大原因如下:

     

     

    被蜱蟲咬勿徒手拔出2大原因:

    1. 蜱蟲口器會黏實皮膚,強行拔出可能會導致口器殘留在皮膚中,反而製造出一個直接對外的通道,而引發後續感染。
    2. 徒手拔除蜱蟲時會擠壓它們的身體,硬蜱體內常會有鉤端螺旋體的病原體,可能會將細菌和其他病原體注入人體血液。

     

    蟲咬人|醫生教1個正確處理蜱蟲方法

    翁梓華醫生表示,被蜱蟲咬的24小時以內移除感染機率是相對較低,應儘快安全和正確地將硬蜱移除,解決方法如下:

       

      內容獲「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授權轉載

       

      蟲咬人|被蜱蟲叮咬後2情況要求醫

      根據美國梅奧診所(Mayo Clinic)網站顯示,被蜱蟲叮咬後,出現以下情況要求醫:

      1. 當無法完全清除蜱蟲:
        蜱蟲吸附進入皮膚的時間愈長,患病風險就愈大,皮膚也可能會受到刺激。
         
      2. 當皮疹範圍變大:
        蜱蟲叮咬的部位可能微微隆起,這是典型症狀。若皮疹範圍變大或在任何部位也出現皮疹,呈牛眼形狀,則可能是患萊姆病。皮疹通常在3至14 天內出現。

      梅奧診所指,被蜱咬傷後,大部分人不會感到疼痛,只會有輕微的皮膚變化、腫脹或酸痛等症狀。然而,有些蜱蟲帶有病菌,可能會引起傳染疾病,如萊姆病和落基山斑疹熱等。通常情況下,蜱蟲至少需要在人體皮膚上附著36小時以上,才有可能傳播萊姆病。但對於其他感染,可能只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分鐘就能傳播。

      蟲咬人|預防蜱蟲貼士

      5月至11月都是蜱蟲出沒的日子。台灣疾病管制署指出,到郊外時可以做齊以下動作,以避免被蜱蟲咬傷:

       

       

      做足4步避免蜱蟲

      • 穿着長袖衣物、長筒襪、手套、長靴
      • 褲管紮入襪子裡,防止蜱蟲進入
      • 在衣服及裸露皮膚部位,使用含DEET或Picaridin的防蚊藥劑,讓蜱蟲不敢靠近你。
      • 回到家要換衣服及洗澡,避免蜱蟲依附入屋。

       

      被蜱蟲咬會導致腦炎?

      根據本港衞生署,經蜱蟲叮咬亦有可能會造成蜱傳腦炎大約三分之二的受感染者沒有病徵,而出現病徵的病人,通常病情較輕,會出現持續數天出現發熱症狀、頭痛、肌肉疼痛、疲倦。有三分之二的病人其後會完全康復,但有些病人會進入第二階段,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和脊髓炎。

       

      蟲咬人|被蜱蟲咬會導致感染致命疾病?

      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資料,蜱蟲會引起如萊姆病之外,亦有可能會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少數的重症患者更會因此死亡,致死率約5至15%,而症狀如下: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症狀:發燒、噁心、嘔吐、腹瀉、頭痛、肌肉痛、淋巴腫大。

       

      延伸閱讀:運動後要喝運動飲品? 運動補水3階段 

      運動後補充水分,應該要喝清水還是喝運動飲品?台灣家庭醫學科醫生安欣瑜在其Facebook專頁表示,她回應指只有進行中等至劇烈運動,而運動時間超過1小時,才需要飲用運動飲品,其餘一般情況下只需要喝清水就足夠。運動補水分為3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