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癱瘓病人康復有望? 瑞士研究揭人類「後備神經」 有助受損脊髓再生
發佈時間:14:18 2022-11-11 HKT

脊髓損傷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永久性的傷害,其所導致的癱瘓無法復原。不過瑞士近日一項研究發現,脊髓有一組特殊的神經元,如果能給予適當的刺激,將有助受損脊髓重生,代表癱瘓病人有機會再次行走,且已有9名癱瘓病人進行臨床試驗後,成功恢復雙腳活動能力。
相關的研究報告已於11月9日刊登在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早前已發現,在癱瘓病人的脊椎骨植入電極裝置,模擬大腦的訊號去刺激脊髓神經,可令雙腳恢復活動能力,而在最近一項的臨床試驗中,有9名癱瘓病人即使關閉電極刺激,但其活動能力並未消失。
為了找出背後的原理,研究人員建立出9名病人的脊髓神經地圖,以觀察各組神經元對電極的反應,結果發現與一組能表現「Vsx2」基因的特殊神經元有關;這組神經元在一般人行走時並不會用到,但對癱瘓病人來說卻相當於「後備神經」,一經刺激能協助神經纖維重組,對脊髓損傷後恢復活動功能非常重要。
研究人員表示,這次試驗令他們對脊髓神經元的重組過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透露下一步將針對性刺激該組神經元來令受損脊髓再生,助癱瘓病人有更好的治療方案。
脊髓損傷可引致7項症狀
根據美國梅奧診所(Mayo Clinic)網站,脊髓損傷即脊髓管末端的脊髓或神經的任何部分受到損傷,通常會導致行動、感覺功能喪失,其傷害造成的影響取決於脊髓損傷的種類和程度,若受傷部位越靠近頭部,受到影響的範圍和程度越大。
脊髓損傷可分為完全性損傷及不完全性損傷,前者通常為脊髓損傷位置以下的所有知覺和運動能力均喪失,後者通常為受傷區域以下仍有部分運動或感覺功能。此外,脊髓損傷導致的癱瘓可稱為四肢癱瘓或癱瘓。
脊髓損傷可導致以下7項症狀:
6類高風險人士
雖然脊髓損傷通常因意外造成,並且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有些因素仍可能令發生脊髓損傷的風險更高,其中包括: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