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衞生日|盤點愈食愈開心 改善情緒食物 避開有損精神健康飲食
發佈時間:12:31 2022-10-10 HKT

今日(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衞生日,要維持精神健康,除了心理上行為上的維護外,因為飲食與人體荷爾蒙分泌息息相關,能影響大腦運作,故從日常飲食上應重點攝取可助改善情緒的食物,以及避免那些有礙情緒健康的飲食。
不利情緒健康飲食
- 高糖、高脂肪「垃圾食品」
因為高糖、高脂肪容易引致發炎的分子,並可進入大腦,干預影響調節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繼而損害精神健康,研究證實,它們還與抑鬱症病發存在因果關係。
另外,高糖飲食亦不利血糖控制,易令人體血糖水平一下子飆升,令血糖處於忽高忽低狀態,當血糖下降時,人體便會出現疲勞和煩躁情緒,易致情緒紊亂、情緒不穩。
- 加工食品
經常長期食用加工食品,例如通心粉、雪糕或薯片等。加工食品和飲料中都添加了糖、脂肪、鹽,以及精細加工麵粉,這類食品和飲料與精神健康狀況惡化,以及肥胖、心臟病、糖尿病和其他疾病有關,因為研究指,這些「成分」會給部分的大腦海馬體,帶來不良影響,干擾大腦中海馬體參與學習、記憶及維持心理健康的運作。
‧缺乏充足水分
飲水不足也會影響心理健康,如果身體脫水,可令人難以集中精神,以及無法清晰思考,因為腦細胞需要水分,才能正常運作,最明顯的影響是缺水可引致精神緊張。
有利精神健康飲食
- 綠色飲食
身體出現炎症是增加抑鬱,以及有害情緒健康的風險因素,而水果、蔬菜和全穀物食品,可以降低人體炎症因子的水平。己有在臨牀精神病上的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血液中c-反應蛋白(Cp)含量較高,而c-反應蛋白正是炎症性疾病的主要影響因素。
- 健怡脂肪
有利腦部健康的飲食,除了蔬果外,還需要有足夠的健康脂肪,尤其是可抵抗炎症成分的健怡脂肪(例如奧米加三脂肪酸),這可從食用橄欖油、魚等,加以攝取。奧米加三及不飽和脂肪的食物來源,包括各種堅果、橄欖油、三文魚和牛油果等。
哈佛醫學院曾指出,紅肉、白麵包、人造黃油、加工肉類及油炸食品等,均可引發身體炎症,故應盡量少吃或避免食用。「綠色低脂」飲食的代表,則包括橄欖油、番茄、綠葉蔬菜、堅果、三文魚、沙甸魚、橙和士多啤梨等等,均屬抗炎食品。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 請到WeCare Health專頁瀏覽 按此
(https://www.facebook.com/wecarehealthhk)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