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健園|飛蚊症成因可大可小 嚴重個案足以致盲

更新時間:23:53 2021-12-26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1-12-27 HKT

  飛蚊症並非幻象,而是眼球內玻璃體出現雜質,形成猶如浮游生物的視覺影像。雖然多屬於正常生理狀況,但也有可能源於病理性成因所致,若然忽視最終隨時可導致視網膜脫落,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專家為大家釋疑,細數此症成因及診治方法。   

眼內浮游物  多屬正常現象  
  人人都渴望擁有一雙明亮眼睛,奈何不少人都曾試過,眼球內出現浮游物殘影,其酷似微生物或變形蟲在水中載浮載沉的形態,常令人心生疑惑。這些影像,正是大眾經常聽到的「飛蚊」。據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專業應用副教授吳兆駿醫生指出,飛蚊症其實是指眼球玻璃體內任何可見的雜質,其成因往往是隨着年紀增長及身體出現退化而引致。「當玻璃體出現液化而令水分增多,玻璃體內便會出現微小沉澱物並開始收縮,最終出現與視網膜分離(玻璃體後脫離(PVD))現象。由於玻璃體屬接近水分的啫喱狀物質,所以所有點綫或網狀的飛蚊都是浮游的。」吳醫生指這些均屬正常的生理性飛蚊,猶如老年人出現白髮,是在每人身上必然會出現的退化過程,大家毋須過分擔心。惟另一種病理性飛蚊症,卻是不可不防。「病理性飛蚊症是指玻璃體內出現血塊而導致的飛蚊症狀。此情況可以是由PVD牽拉到視網膜及血管引致,或糖尿上眼令致眼內血管增生並出血而引致,也有可能是創傷令視網膜破損而產生。此外如眼內出現葡萄膜炎,令致玻璃體內增生了很多細胞,同樣會引致病理性飛蚊症。」

視網膜破損  激光焊接助鞏固
  雖說遇上飛蚊症不用過於憂慮,但當飛蚊數量突然激增,此時有可能是已出現視網膜破損或脫落。吳醫生解釋:「在出現生理性飛蚊症時,玻璃體會跟視網膜分離,然而分離期間若有連接位置黐緊,便會因拉扯而導致視網出現裂縫,繼而引發視網膜脫落。」
  由於視網膜脫落能令視力永久受損,情況可大可小,所以一旦出現大量飛蚊,便得盡早檢查及作出治療。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陳理佳醫生詳盡講解了眼底視網膜檢查及激光治療的過程,「醫生先會替患者放大瞳孔,查看屬生理性還是病理性飛蚊之餘,也會檢查有否出現玻璃體發炎、虹膜炎,以及視網膜有否出現破損或脫落的情況。如只屬出現裂縫而未至脫落,醫生會進行激光治療,利用激光能量將視網膜破損位置重新焊接,藉此預防日後視網膜脫落。醫生會視乎裂縫大小決定激光的使用量,如破損位置輕微,整個過程大約只需五分鐘,只是過程中病人需要非常配合,不可四處張望,因為視綫若追蹤激光,便有可能擊中黃斑點,令眼睛日後出現殘影。不過醫生一般都有經驗,配合現今激光技術,這情況很少發生。」

遇嚴重脫落  或需切除玻璃體
  陳醫生強調,雖然醫生可以激光焊接為視網膜進行修補,但卻不代表百分百能保護視網膜不致脫落,當中仍有近百分之十風險,而當最終出現脫落情況,便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視網膜脫落有不同的手術方式,主要視乎病人年紀、視網膜脫落範圍、以及引起脫落的破損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如病人是年輕人,本身並沒白內障,視網膜也只是局部脫落,我們便可替病人進行鞏膜扣壓術,即在眼睛的鞏膜外加上搭扣來鞏固視網膜,並同時間亦會進行冷凍,這可避免入眼的手術。」惟若然視網膜脫落範圍較大,而又屬出現白內障的長者,便要以玻璃體切除的方法,同時跟白內障一併處理。陳醫生續道:「我們除會在手術中切除玻璃體及放入人工晶體,也會抽取視網膜下的水份,令視網膜變得平坦,之後再利用激光及冷凍方法來焊接破損四周的部位,並打入氣體或硅油來壓緊視網膜,整個手術視乎複雜程度,約要一小時至一個半小時,現時的手術效果都已相當不俗。」

聽專家話
  吳兆駿醫生:「絕大部分的飛蚊症均屬生理性飛蚊症,是屬於良性的,對眼睛及視力不會構成影響,也不會嚴重影響生活質素,只是出現飛蚊症時需多加留意,如若飛蚊數量少而穩定,只要經醫生檢查沒問題便不用擔心;然而若飛蚊數量突然暴增,甚至多如雨下,並且在漆黑環境中會看到閃光或數秒鐘的白色弧光,便得格外小心,因為這可能是病理性飛蚊症,有可能關乎視網膜破損或視網膜脫落,嚴重時影像甚至會如被簾布遮蔽,眼前出現浮動黑影,此時便要盡快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