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粥品卡路里陷阱——營養師選擇

更新時間:04:28 2018-07-17
發佈時間:03:00 2018-07-17

  廣東人喜歡早餐吃粥,更喜歡配上油炸鬼或炒麵等食物,享受一下傳統早餐。看似清淡,病人也宜吃的粥品,卡路里陷阱原來四伏!配上其他食物,一頓早餐的卡路里分分鐘已經過千!聽聽營養師的建議,選擇健康粥品吧。
  政府的風險評估研究中,有一項有關本地粥粉麵飯的營養素研究。研究中共抽取了五個粥品樣本,當中每碗平均熱量為二百六十千卡,較飯及粉麵低,但脂肪總含量達百分之三十八,其中有百分之七點七為飽和脂肪。「食物的飽和脂肪應在百分之十以內,雖然粥品的飽和脂肪沒有超標,但我們建議飲食中的脂肪總含量不應超過三十。」養和醫院營養師柳慧欣說。
  碳水化合物方面,粥的含量為百分之四十一,但一般營養師建議應為百分之五十至六十,而達百分之二十一蛋白質的則達標。粥品內含較少蔬菜,所以膳食纖維都會較低,每個樣本只有一點四克。另外亦含糖、鈣及鈉,分別為零點九四克、四十五毫克及一千一百毫克。
  以為食粥清淡不易肥?其實事與願違。「粥品的其中一項壞處,就是不飽肚但脂肪高。因為粥品纖維少較難提供飽肚感,然後很快就要再次進食,結果就吃得更多。」柳慧欣說。加上不少人吃粥時都愛配搭不同食物以增加飽肚感,例如多吃半個糭或一細碟豉油皇炒麵,結果令澱粉質大大增加,熱量就倍增。「一小碟的豉油皇炒麵加上一碗皮蛋瘦肉粥,可以達七百多千卡。而粥品含一千一百毫克鈉,是每天所需的一半,所以同時配上其他食物的話,鈉攝取量就超標了。」柳慧欣提醒。
  粥品所含脂肪除了比建議分量多之餘,升糖指數(GI)高也是其中壞處之一。GI高會令人的血糖在短時間內升高,刺激胰島素分泌以控制血糖,所以當餐若只吃一碗粥,血糖波幅就大起大落,糖尿病病人要少吃為妙。
  雖說吃粥結果可能更肥膩,但如果單單吃粥,又可能導致長者或病人營養不良。「一餐單吃粥,蛋白質勉強足夠,但如果連晚餐都吃粥,加上不少長者有咀嚼問題而不吃粥內餡料,結果就造成營養不良。」柳慧欣說。她引述北區醫院營養師所做的研究,指住院時間愈長的病人,血液中的蛋白質含量就愈低,原因是長期吃粥,而粥的蛋白質又不足。因此不應一天兩餐單以粥代替。
  選擇粥品的款式都要留心,尿酸高人士選擇粥品時要避免及第粥和豬膶粥等含內臟的款式,因為會令尿酸進一步提高。而魚腩粥的脂肪高,比一般粥品百分之三十八的比例還高。
  單吃粥不飽肚,加配其他可口食物卻令熱量驚人,要食得飽肚又健康,柳慧欣建議大家加配白灼油菜,就可大大改善問題。大家亦可選配較低熱量的粥品及食物,例如皮蛋瘦肉粥加蒸蘿蔔糕及白灼菜等。另外也可選擇豬肉、去皮雞肉或魚片粥,鈉含量相對較少。她又推介可選潮州蠔仔粥,雖然口感不似其他粥綿,但會較飽肚。
  如果家有長者希望吃粥,柳慧欣不建議只吃白粥,她提議可把肉打成肉碎加入粥內,令白粥較美味,營養亦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