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聞報道丨大量使用止痛貼會致死亡?吳幸美搵醫生折解成因 何沛珈提出一用量易中毒

更新時間:23:47 2025-08-14 HKT
發佈時間:23:47 2025-08-14 HKT

TVB節目《健康新聞報道》由區永權、何沛珈、王嘉慧、吳幸美擔任主持,更有AI外景女主持講解不同病症的症狀。今晩(14日)播出第4集,報道日本發生一宗毒殺案,毒物來源是身上過多的止痛貼,擔當「死因研究所長」的吳幸美,與何沛珈講解止痛貼幾時貼才合適。

女友涉嫌謀殺男友

日本一宗懷疑毒殺案涉及止痛貼,有一名女子在男友身上貼上多達15張止痛貼,男子翌日被家人發現已失去意識,口吐白沫,送院搶救後最終不治,而女友因涉嫌傷害致死而被捕。二人拍拖數年未曾爭執,女友否認謀殺男友。

相關閱讀:健康新聞報道丨飲用室溫椰子水都會死亡?吳幸美與博士拆解箇中原因 飲用過程發現異味:最好唔好飲

情侶案發前曾吵架

案發前20小時,男子於中午與女友吵架後便去瞓,女友趁男友熟睡後,先餵對方服用肌肉鬆弛劑,之後再在男友胸口及背部貼上含有芬太尼的止痛貼,更多達15張。男子在數小時後出現呼吸困難,之後不省人事,翌日早上被發現不治。

醫生講解致命成因

麻醉科專科陳德熙醫生講解鎮痛貼是否會足以致命,表示:「鎮痛貼係有唔同嘅種類,如果有嗎啡或芬太尼成分,的確有致命風險。如果嗎啡嘅藥物被過度血管吸收,會出現呼吸緩慢,甚至停止,導致致命。」

來源網址 : 健康新聞報道丨空肚食荔枝會死亡?吳幸美長針打入手人肉測試狂標血:捱痛有意義

腎功能差人士要注意

吳幸美查詢如自行使用會否有風險,陳德熙醫生指:「例如有嗎啡或芬太尼成分,須經過醫生處方,主要俾末期癌症嘅痛症病人去使用。」而市面上可購買的非處方止痛貼,成分為水楊酸、薄荷、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相對較安全,但腎功能較差的病人,如過度地使用,可以出現嚴重腎衰竭。

止痛貼使用小知識

吳幸美與何沛珈進行健康測試,二人進行止痛貼小測試,分享小知識。吳幸美問:「沖涼時撕去止痛貼?」何沛珈表示不可能,因為沖涼時有熱力,會加快藥物吸收速度,會有較大機會出現副作用,因此並不建議。沖涼後立即貼止痛貼同樣不適宜:「因為沖涼後毛孔擴張,如果即時貼止痛貼,會加速藥物嘅吸收速度,可能會引致副作用或皮膚敏感。」建議沖涼後10至20分鐘使用。

來源網址 : 健康新聞報道丨吳幸美親自「驗屍」揭女星按摩死亡事件真相 按一部位恐血管撕裂中風喪命

止痛貼止痛藥齊用增風險

何沛珈指除非有特別註明使用時間,否則一般的止痛貼建議使用時間在四至六小時,瞓覺時間一般較長,長期受壓加上藥物刺激,有機會增加肝腎的負擔,就算非強效的止痛貼,也有機會導致皮膚過敏。不過部分止痛貼可剪開使用,而有部分因藥物分佈未必平均,要視乎情況使用。但止痛貼配合止痛藥使用,非常不建議,因藥效會增加,易造成藥物過量中毒,特別是非類固醇的消炎藥,要先諮詢醫生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