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健身男揭患椎間盤突出 專家教做3階段伸展動作 增強核心護脊椎|附詳細步驟

更新時間:21:10 2025-07-21 HKT
發佈時間:21:10 2025-07-21 HKT

就算運動充足、體魄過人,也可能會出現椎間盤突出問題。本港註冊脊醫王俊華接受《星島頭條》訪問分享病例,一名35歲健身男子突然腰痛難當,自覺運動期間並沒有受傷,卻被診斷出椎間盤突出,竟是平日2個習慣惹禍。瑜伽療癒導師黎樂欣分享3個動作有助增強核心肌群,椎間盤突出患者也適合做,幫助紓緩及修復。

35歲男常健身 2習慣致椎間盤突出

脊醫王俊華分享指,一位35歲健康男士,一向有健身,練得壯健體魄,無論在香港或海外公幹仍保持運動不鬆懈,堅持一星期七天不同的運動。

早前,由於他公司的澳門酒店,因為演唱會等項目,工作量大增,所以被派到澳門協助。當然,他也如常做Gym。某天突然感到腰痛非常,但澳門脊醫註冊立法不久,而且只有幾位。只好就算再痛也無奈要先完成工作,之後立即回港求助,檢查發現是椎間盤突出。

他注重健康,自覺身手靈活甚少受傷,對於弄致腰傷也感到意外,他回想起,應該與酒店床褥太軟,同時也懷疑,平常健身比較常練胸肌、手臂,忽略了核心肌肉,最近腰酸甚多。

一天他工作過後,到健身室做運動,第二天早上起來已感到少許腰痠背痛,但也如常跑步舉重。就是可能因為熱身、伸展不足,在舉重之時,突然感到腰很痛。結果診斷證實,他椎間盤突出。

甚麼是椎間盤突出?有甚麼症狀?

脊椎是人體重要支柱,脊椎共有23個椎間盤:6個在頸椎、12個在胸椎、5個在腰椎。椎間盤是於脊骨關節之間的啫喱狀軟組織,從X光片看到關節之間的空隙就是椎間盤位置,每個椎間盤厚薄不一,胸椎的較薄,頸椎的較厚,腰椎的最厚,所以頸和腰的活動幅度較大。我們行路或跳躍時身體會承受不同程度的震盪,而啫喱狀的椎間盤便可吸走這些震盪,保持骨骼健康。

萬一身體遭受突如其來的撞擊,又或快速的大動作如彎曲、側屈、旋轉身子,迅速改變脊椎負荷,椎間盤於壓力下便會脫出脊骨之間,裡面的纖維環破裂,如啫喱狀的軟組織從破裂處凸出,壓迫脊骨周邊的神經線如坐骨神經、腳部神經等,因而引發腰痛、腳麻痹的徵狀。由於這位男性患者腰椎間盤突出,所以其時腰痛相當劇烈。

不同位置的椎間盤突出徵狀相差甚大,進行診斷檢查,按程度接受合適治療,較輕者可以脊骨神經科治療紓緩受壓的神經,消除痛楚,嚴重者需要骨科手術來切除椎間盤突出部分。

瑜伽導師教3招增強核心肌群 預防/紓緩椎間盤突出

瑜伽療癒導師黎樂欣(Zora)提醒,椎間盤突出者,需要避免做深層的後彎動作,當然也要清楚知道自己是哪一節椎間盤突出,從而調整運動動作的選項。椎間盤突出者,很需要做一些有效有效增強核心肌肉的動作,從而改善脊椎的穩定性,並促進良好姿勢,減少椎間盤的壓力。

她推介側身平衡訓練去協助椎間盤患者去鍛鍊肌肉。此系列動作有不同的程度,側身平衡雖看似很困難及需要很多平衡力量,但其實可以調校難度的深淺,初學者也是可以做到的,加上動作性質不是後彎動作,椎間盤突出者也適合。

側身平衡動作指引以及注意事項:

  • 先坐在地下,然後側身,右手曲手踭,手掌心向地留意肩膊和手踭垂直成一條直線,再留意手踭,盆骨和腳踭是一條直線,整個人為一條直線。
  • 手指平均地打開,指頭用力按地,感覺在推走地板,令到力點可以平均分在上整個手臂,這可避免力量完全集中在手腕,減少手腕受傷的機會。
  • 吸氣時,感覺前手臂手踭同時用力向下推,把盆骨力點向上升起,保持動作。

Zora指,如果感覺在任何一個程度時,身體因沒力震抖,請你減一個程度去做,做回上一階。找到適合自己的程度後,保持動作3-5次腹式呼吸,最後有控制地落地。

側身平衡訓練能提高身體靈活性,促進血液循環,協助修復受損組織。她表示可學習以下3組簡單的側身平衡動作。建議患者在專業指導下進行這些運動,以確保安全和效果。

側身平衡初級版本可以再分以下3個階段,建議都用手踭支撐開始,不同程度的分別在於腿部,上半身是完全一樣的。

一階程度|側身平衡動作:

紓緩椎間盤突出 側身平衡動作一階程度
紓緩椎間盤突出 側身平衡動作一階程度

 

一階程度動作:

  • 近地下的腳可曲膝,把小腿完全放在地下
  • 上面的腳伸直,勾腳掌,但腳掌不用踩地。

二階程度|側身平衡動作:

紓緩椎間盤突出 側身平衡動作二階程度
紓緩椎間盤突出 側身平衡動作二階程度

 

二階程度動作:

  • 雙腿伸直,勾起腳掌,但是不用貼在一起,兩隻腳前後有距離。
  • 兩個腳踭和手踭的支撐力點會在地面形成一個三角形,這樣的力點容易平衡。

三階程度|側身平衡動作:

紓緩椎間盤突出 側身平衡動作三階程度
紓緩椎間盤突出 側身平衡動作三階程度

 

三階程度動作:

  • 雙腳伸直,勾起腳掌,雙腳貼在一起。
  • 亦可把上腳的腳趾公扣著下腳的腳趾公,令雙腳的力更合一。
  • 當可以輕鬆完成一至三階,曲手踭的部份可以轉做直手,再重新感受身體的程度。

要留意,做直手時手指頭的方向,右手的話手指頭請向右邊。除了脊骨有傷患要小心做之外,手腕手踭受傷也要留意,在進行側身平衡動作時,建議在專業指導下進行,以確保正確的姿勢和技巧,避免進一步損傷。

專家履歷:

王俊華 Dr Antonio Wong:香港註冊脊醫

黎樂欣Zora:瑜伽療癒導師

延伸閱讀:一落雨關節痛吃甚麼?營養師推介5大類食物紓緩 雞蛋/士多啤梨也可消炎止痛?

---

相關文章:

姿勢不良易拉傷腰椎神經 更恐致陽痿/月經失調?專家教2招預防坐骨神經痛/腰痛

椎間盤突出常致腰背痛 常用1姿勢搬重物易中招 專家教5招預防

辦公室工作易致腰背痛 專家教3大伸展動作紓緩 做數分鐘即有效!

觀察鞋底自測步姿問題 這位置常磨蝕易患膝關節炎 如何正確走路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