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姿勢錯傷膝傷背!步幅過大反會減速?必學正確步行法
發佈時間:18:53 2025-07-11 HKT

說到長壽運動,步行是防癌延壽、防心血管病的代表運動之一。但要留意,走路都會常犯不少錯誤步驟,稍一不慎更會增加受傷風險、傷膝兼傷背,要怎樣步行才最有效?有步行教練列出了都市人常見的7個錯誤步行習慣,包括手臂搖擺太大、步幅太大、路線一成不變等;更分享了必學正確步行法,避免受傷。
行路姿勢錯傷膝傷背!教練揭7大錯誤
據外媒《Prevention》報道,步行似乎每個人的日常習慣,但習慣也可能出錯。美國健身步行和競步教練馬特森(Ken Mattsson)及競走教練斯坦(Bonnie Stein)受訪時指,大多步行人士沒有意識到行路效率低會增加負擔,例如很多人走路時會搖晃或步幅過大;這些錯誤聽起來可能很小事,但走得越多越會讓日常步行更吃力且增加受傷的風險。馬特森及斯坦教練點出以下7個都市人常犯的步行錯誤,並分享必學正確步行法:
步行錯誤|1. 身體不良姿勢
很多步行人士受傷是因為姿勢不正確,以下2種最常見的姿勢問題都會導致身體失去平衡,對下背造成壓力,出現勞損和疼痛:
- 低頭彎腰走路
- 向後傾斜走路
正確步行方式|頸部和脊椎保持直線
第1步:頸部和脊椎保持一條直線,不要抬頭或低頭,腰板挺直,下巴不要往脖子裡面縮,放鬆肩膀、收緊腹部。專家建議步行時望向遠方,視線保持在3-9米左右即可。
第2步,定時檢查姿勢。可以每5分鐘深吸一口氣,然後用力呼氣,確保肩膀有下垂。當踏出右腳時,確保腳踝、膝、臀和肩膀都保持齊平;再用同樣的方法踏出左腳。
步行錯誤|2. 手臂擺動錯誤
走路時,手臂應該前後擺動,但不應左右揮動或向上揮向下巴。 如果手臂左右搖擺或舉得太高,會使身體失去平衡,不但沒有推動身體向前,更會減慢步行的速度。
正確步行方式|手臂保持90度彎曲
手臂保持90度彎曲,手肘靠近身體兩側,確保可向前和向後移動,而不是向外;注意不要讓手高高舉起。如果發現手向外或向上擺動,稍作休息並重新調整手臂姿勢。
步行錯誤|3. 步幅太大
不少人以為跨步更大、步幅加大,就能走得更快。但事實是,步幅過大反而會減慢前進速度,因為腳跟在身體前方且伸得太遠,無法輕鬆地從腳跟到腳趾轉動,反而像煞車一樣,不是在推動身體前進。
正確步行方式|要確定步幅有多大
要確定步幅要有多大?第1步,先站直,將一隻腳向前伸出幾吋,腳後跟不要完全著地。第2步,開始慢慢向前傾,伸出的腳跟會著地、讓身體停下來,這就是邁步時前腳應該處於的位置。
步行錯誤|4. 用力踏地走路
沉重的腳步會為雙腳帶來過度的壓力,從而減慢速度。 如果腳太用力踏地走路,就無法將足夠的能量傳遞到前方,反而會阻礙了步行前進動力。
正確步行方式|腳跟輕輕著地
向前踏步時,腳跟應該輕輕著地,然後再前進,這樣身體就能用腳趾發力;腳步要輕柔安靜,更重要的是,步行時要有舒適感。
步行錯誤|5. 裝備太多
太多步行者會攜帶不必要的物品,卻忘記帶水等必需品。步行時,無需攜帶太多物品,以免減慢速度,並影響步行表現。
正確步行方式|記得帶上水樽
如果步行超過15分鐘,最好帶上水樽。 建議每30分鐘至少喝半杯到1杯水,如果覺得熱,每15到20分鐘就喝一喝水。如果想進行肌力訓練,可以背上負重背包或背心同行;但最好還是留待家中或健身房再進行負重訓練,以免步行時負重受傷。
步行錯誤|6. 無做好熱身
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會省略熱身環節。但如果一開始以極快的速度行走,容易提早筋疲力盡,還會導致肌肉酸痛,更容易受傷。
正確步行方式|先散步後加速
第1步,建議步行前5分鐘以散步模式進行,這可以增加腿部血液流動,並讓肌肉熱身,這是預防受傷的關鍵。然後逐漸加快步速,直至達到平時趕路(遲到了5-10分鐘)的步速。
第2步,讓身體逐漸放鬆下來至關重要。因為當步行強度大、心率上升時,如果身體突然停下來,多餘的血液會積聚腿部肌肉,會感到頭暈、渾身發熱。運動後的緩和運動可以慢走至少5-10分鐘,然後做一些基本的伸展運動,針對臀部、腿筋、小腿和脛骨,肌肉才不會僵硬緊繃。
步行錯誤|7. 路線不變、無挑戰性
一旦養成步行習慣,很多步行者容易一成不變、墨守成規,根本不費心規劃路線去保持趣味性。而每日都走同樣的路,會讓步行計劃更難堅持。
正確步行方式|長距離步行 / 間歇訓練
第1步,可以透過長距離步行(超過6.4km)來改變沉悶的路線,增添趣味和挑戰性;建議增加的距離不要超過5%,且每週只進行一次。
第2步,可以透過間歇訓練來改變步行方式及習慣的路線。30秒內快步走,然後90秒內放慢到平常的速度,重複幾次這模式,增加趣味性。
步行是最簡單、最安全的運動
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步行是最簡單、最安全的運動,也是最有效促進健康的運動之一。即使忙得抽不出時間做運動,也可每天急步行最少15至20分鐘。研究證實,經常急步行,並將之變成終生習慣,對身體健康有長遠的益處。急步行有以下好處:
- 燃燒卡路里,有助保持健康的體重。
- 減低患上心臟病、高血壓及糖尿病的機會。
- 改善心肺功能。
- 降低血液的膽固醇水平。
- 使頭腦靈活,增強記憶。
- 預防骨質疏鬆症。
- 使骨骼、肌肉及關節強健。
- 使長者身壯力健,改善身體靈活度和平衡力。
- 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減低其用藥劑量。
如有以下情況,開始運動計劃前應先請教醫生:
- 患有慢性疾病,例如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
- 運動時或運動後感到胸部疼痛或不適。
- 容易因頭暈而失去知覺。
- 稍費力氣已覺呼吸困難。
- 已屆中年或以上,一直沒有運動習慣,現計劃從事較為劇烈的運動。
- 有骨骼或關節毛病,例如關節出現紅腫、發熱、疼痛或僵硬等徵狀。
資料來源:《Prevention》、衞生防護中心
延伸閱讀:牛津研究揭每日行夠這步數 可預防13種癌症 肝癌/肺癌/大腸癌上榜
---
相關文章:
想長壽養生必學日式步行法 研究揭每天做30分鐘 心血管年齡逆轉10歲|附詳細步驟
3種簡單運動逆轉糖尿病?醫生揭可消脂/降血壓/降血糖 30分鐘見效
患晚期肺癌每周做1種運動 港大揭死亡風險可減65%!更可防4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