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男逆轉脂肪肝 每日做這運動2年減33磅 做20分鐘=慢跑1小時
發佈時間:18:27 2025-05-12 HKT

改善脂肪肝除了要改變飲食,運動亦十分重要。內地一名39歲男子因為久坐少活動,患上脂肪肝,後來他開始每日做1種運動,不但2年大減33磅,更成功逆轉脂肪肝。有醫生指,這種運動並不劇烈,新手也適合做,而且做20分鐘就可以達到慢跑1小時的消脂效果,CP值超高!
每日做這運動逆轉脂肪肝 39歲男2年減33磅
綜合內媒報道,浙江杭州一名39歲編程人員體重達85公斤(約187磅),因為工作關係,他經常坐在電腦前,活動量比較少,喝水量也不多。2年前進行身體檢查時,卻驗出患上脂肪肝及腎結石。
為了改善健康,他開始每天跳繩:「基本上每天都會跳繩5000次,掌握技巧後對膝蓋的影響不大。」堅持了2年,他的體重降到了70公斤,即減了約33磅,更成功「跳走了脂肪肝及腎結石」。
脂肪肝成因+症狀+診斷方法
最快3個月逆轉脂肪肝 跳繩20分鐘=慢跑1小時?
為甚麼跳繩能夠逆轉脂肪肝?南京體育學院運動健康學院運動康復系主任戴劍松指,肥胖和內臟脂肪多,與患脂肪肝的風險密切相關,調節膳食和運動都是最有效的改善方式。其中在運動方面,重點不只是控制體重,也要通過調節血脂水平,降低胰島素阻抗,而且不能太過劇烈,要選擇中、低強度的帶氧運動,跳繩就是推薦項目之一。
戴劍松表示,跳繩結合了帶氧與無氧運動,可減少肌肉流失,增加熱量消耗。跳繩20分鐘的燃脂效果等於慢跑1小時,結束後脂肪還將持續燃燒,是一項CP值高又方便操作的減肥塑身運動。他建議脂肪肝患者在跳繩時以中等強度為宜,每周4次、總共進行至少150分鐘。通過改變健康的生活方式3至12個月,可以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肝臟功能,改善脂肪肝。
如何跳繩改善脂肪肝?新手/高手段練習各不同
要改善脂肪肝或減肥,戴劍松建議患者因應平日的運動量和跳繩能力程度,選擇不同的跳繩方案:
1. 初學或平時不運動者
跳繩以5至10分鐘為一組,一天做2至3組即可,之後可依據體能狀況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數量。但要注意的是,跳繩要持續超過30分鐘才有消耗脂肪的效果,但最長不建議超過2小時,避免過度運動。
2. 間歇性跳繩新手
跳繩100下+開合跳30次;跳繩100下+高抬腿30次;原地跑30秒,休息1分鐘。整組動作重複2至4次。
3. 間歇性跳繩中階
跳繩200下+開合跳35次;跳繩200下+高抬腿35次;跳繩200下+後踢腿35次;原地跑30秒,休息1分鐘。整組動作重複4至5次。
4. 間歇性跳繩高階
跳繩300下+開合跳45次;跳繩300下+高抬腿45次;跳繩300下+後踢腿45次;原地跑30秒,休息1分鐘。整組動作建議重覆5至7次。
跳繩可改善脂肪肝 如何預防受傷?
戴劍松亦提醒,跳繩前後還要做足以下4點,以預防受傷:
- 做好熱身運動:建議先做2組開合跳,每組30次;運動前攝取少量高碳水低脂食物,如香蕉、蘋果及堅果等。
- 注意場地:選擇平整且具有一定彈性的地面,例如在家裡鋪上瑜伽墊,緩解落地時對關節的衝擊,避免在水泥地和石板上跳。
- 保持姿勢正確:適合的跳繩長度為,對摺繩子時腳踩中心,繩柄末端對齊腋下高度為佳。手腕離髖關節一至兩拳距離,用手腕搖繩子,手腕在體側畫圓;起跳時,前腳掌著地,膝蓋微微彎曲,身體保持正直;起跳高度不宜太高,輕輕踮一下即可。
- 結束後充分伸展:跳繩後最好走動一下,並充分伸展肌肉。簡單地伸展或拉筋即可讓鍛煉後緊繃的肌肉得到紓緩及放鬆。同時,吃一些雞蛋、脫脂牛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能防止肌肉流失,並幫助增肌。
跳繩容易傷膝蓋半月板嗎?肥人也能跳繩?
跳繩難道不會容易傷膝蓋嗎?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欣表示,如果半月板本身沒有畸形(如盤狀半月板),在正確姿勢和合理運動量下練習跳繩,引起半月板損傷的機率較低。正常的半月板形態與股骨形狀相適應,邊緣厚,中間薄,整體形狀呈C形。而盤狀半月板由於發育異常,填補了C形中間的空缺,整體呈現出一個圓形盤狀,十分脆弱,易在受力和運動過程中被股骨髁凸起的部分撞擊,導致破裂,誘發膝關節疼痛、彈響等徵狀。
如果已經跳了一段時間,膝蓋都沒有出現「咔咔聲」或疼痛,那麽很大機率沒有盤狀半月板問題,膝關節情況良好,可以將跳繩納入日常運動方式之一。如果跳繩後膝關節出現不適,或者檢查出有盤狀半月板問題,盡量不要選擇跳繩、爬山等對膝蓋負荷較大的運動,改從事游泳、踩單車等運動,對膝蓋負擔較小。
另外,全國跳繩運動推廣中心執行副主任、亞洲跳繩聯合會主席陳陽輝也表示,除了膝蓋半月板有磨損者、腰椎和心臟有問題的人不適合,其他人都可以跳繩。即使體重較重的人,只要動作正確,適量且循序漸進即可。
脂肪肝恐變肝硬化/肝癌 注意6大徵兆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曾進行研究,本港逾4份之1成年人患有脂肪肝,推算全港患者超過100萬人。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脂肪肝(或脂肪性肝病)是指有過多脂肪在肝細胞內聚積。脂肪肝的形成亦與肥胖、胰島素耐受性、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有密切關連。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一系列與肝臟細胞積聚過多脂肪(超過肝臟容積的5%)有關的肝臟疾病。脂肪積聚的成因與飲酒過量或其他繼發性因素(例如藥物或先天性代謝缺陷)無關。
脂肪肝6種常見症狀:
- 食慾不振
- 噁心
- 嘔吐
- 右上腹不適
- 疲勞
- 如果病情嚴重時,可能導致肝臟發大
衞生署提醒,若不及時改善,脂肪肝可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要準確診斷是否患有脂肪肝,就要接受影像檢查,例如超聲波、電腦掃瞄、磁力共振造影等,或進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
延伸閱讀:醫生教7招逆轉脂肪肝 必喝1款茶燒脂穩血糖 吃這款零食也有效?
---
相關文章:
41歲周奕瑋患重度脂肪肝 忽視2大徵兆惹禍 3招自救助逆轉病情
本港逾百萬人患脂肪肝 誤喝9種「健康」飲品恐加劇病情 睡前喝這種牛奶都中招?
40歲男子患嚴重脂肪肝 醫生教必吃2食物無需運動 半年逆轉病情
男子狂吃蔬果改善脂肪肝 肝臟脂肪反增2.9kg 專家拆解原因教3招逆轉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