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獲3980萬捐款 成立4個創科實驗室 學者:香港科研環境有利推動前沿創新

更新時間:07:00 2025-11-14 HKT
發佈時間:07:00 2025-11-14 HKT

香港中文大學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3980萬港元,新成立4間賽馬會創科實驗室,昨日舉行開幕典禮,由中大常務副校長潘偉賢、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總經理(家中青幼)曾芷詩主禮。領導「無綫網絡支援智能自動化」創科實驗室的林曉俊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香港的研究自由度大,有利於推動前沿創新。

實驗室負責人對本港科研環境表示肯定

4名實驗室負責人潘嘉林(左起)、歐陽萬里、林曉俊及宋永健。葉偉豪攝
4名實驗室負責人潘嘉林(左起)、歐陽萬里、林曉俊及宋永健。葉偉豪攝

4間新成立的實驗室,分別為由中大信息工程學系教授林曉俊領導的「無線網絡支援智能自動化」創科實驗室、中大信息工程學系教授歐陽萬里領導的「人工智能應用科學與工程」創科實驗室、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宋永健領導的「計算基因組學」創科賽驗室,以及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潘嘉林領導的「機器學習與符號推理融合」創科實驗室。

多名實驗室負責人接受訪問時,均對本港的科研環境表示肯定。林曉俊指出,香港的研究自由度大,與美國相若,有利於推動前沿創新,他來港後,也了解到大灣區具有製造業以及經濟上的優勢;歐陽萬里認為,香港比澳洲更重視人工智能發展,中大也比悉尼大學更容易吸引優秀學生,有助開展高質量研究。

宋永健在過去20年在新加坡工作,近兩年回流香港,他認為香港近年在創科發展具優勢,亦便於與內地機構合作。他表示,當年他在香港修讀生物科技,但他當時認為這方面在香港並不是主流,於是前赴新加坡發展;有見香港近年於創科發展上有優勢,於是在機緣巧合下回港發展。

研建平台識別個體基因突變

設於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計算基因組學」創科實驗室。葉偉豪攝
設於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計算基因組學」創科實驗室。葉偉豪攝
研究人員展示基因識別的操作流程。葉偉豪攝
研究人員展示基因識別的操作流程。葉偉豪攝

昨日開幕典禮結束後,中大亦安排傳媒參觀由宋永健領導的「計算基因組學」創科實驗室,了解研究團隊對基因變異的識別方法。研究團隊致力結合計算技術與基因組學,建立一個精準且具成本效益的平台,用於識別個體基因突變,涵蓋遺傳性疾病、藥物敏感性及癌症等範疇。該實驗室設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內,以便於與臨床醫生溝通及獲取數據。

宋永健指出,現有技術僅能檢測少量基因突變,而其實驗室的目標是全面識別個體所有突變,從而深入探究致病機制。他透露,實驗室已與醫院展開合作,目前正進行血管瘤及遺傳病相關研究;中長期目標是將基因檢測費用降低至2000至3000元,並拓展至老年疾病的基因檢測,特別是心臟病的早期檢測與預防。

記者 佘丹薇

延伸閱讀:

城大創科實驗室擬招本科生任助理 學者:冀吸引學生畢業後投身科研

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逾7400萬港元 助理大成立8間創科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