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考生中文錯別字多 考評局指GenAI普及 閱讀「呈碎片化和通俗化」
發佈時間:00:30 2025-11-11 HKT
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越來越多人應用,甚至用作輔助學習及教學。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在最新出版的中國語文科《試題專輯》指出,今年中學文憑試考生的語文能力參差,而社會每天產生大量資訊,加上GenAI的普及,或令考生的閱讀「呈碎片化和通俗化」,分辨真假等能力較以往更迫切。英文科方面,《試題專輯》指考生普遍出現語法及詞彙能力不足的問題,包括運用「港式英文」,例如「grandfather taught father taught me」、「people is very easy to call Uber」等不恰當句子。
中文科閱讀 考生語文能力參差

考評局昨日出版的《試題專輯》,輯錄考生在不同科目的表現。在中文科,《試題專輯》指卷一「閱讀能力」的考題較往年少,考生有較充裕時間細味文章及整理答案,整體表現與去年相若;惟考生語文能力參差,考生的部分問題包括審題不周、忽略考題要求或提示,概括能力和說明能力也有提升空間。
部分考生則被指未能深入閱讀,令理解流於籠統和表面,例如《比正路還長的巷子》篇章中,有關作者柯裕棻的領悟,《試題專輯》指不少考生從「過」字和巷子事物的消失,就以為作者為了抒發「時光飛逝」而生「人生苦短」之歎,甚至聯想文章主旨是「珍惜當下」,但忽略了從文章的結構分析,致未能看到主旨是反省如何從急促壓迫的生活中走出來。
《試題專輯》指出,現代人生活急促,難以專注閱讀,「更遑論細味文章的意蘊和深意」,而且社會每日產生大量資訊,加上GenAI的普及,或令閱讀呈碎片化和通俗化,形容「整理資訊、分辨真假等能力較以往更形迫切,這些能力的培養均須依賴閱讀」,又強調平日閱讀不應囫圇吞棗,要多留心細節、反覆細味,並連繫個人的生活體驗和體會,才能準確理解文章的精華。
在寫作卷乙部「命題寫作」,局方指考生離題不多,大部分人能理解題目,遣詞造句也大致恰當,但部分人依賴逗號和句號,偶然有斷句不當:在「錯別字」全取3分的考生亦屬少數,主要問題包括混淆同音字或近音字如「在」與「再」、「已」與「以」等,其他問題包括繁簡同體、部首或部件書寫不當、寫字潦草等。《試題專輯》指出,考生如能減少依賴網絡媒體提供濃縮或碎片化的「即食」資訊、培養深度閱讀的習慣,將能累積豐富詞彙,令文章描寫更細膩。
英文科口試 考生誤用「港式英文」
英文科方面,《試題專輯》指考生普遍出現語法及詞彙能力不足的問題。考生在卷一、二及三中,拼寫錯誤屢見不鮮,例如將「world」誤寫為「word」、「fill」誤寫為「feel」;亦有考生未能掌握常用詞彙,例如「towel(毛巾)」及「apartment(公寓)」等用字。
卷四口試方面,能力較弱的考生常受廣東話影響,致在卷四口試中使用「港式英文」,例如「grandfather taught father taught me」、「people is very easy to call Uber」及「sports can get a famous name」等不恰當表達,甚至直接照讀題目內容。此外,有考生只依賴公式化用語,無論是否同意議題,或能否跟上討論的思路,皆重複使用「I agree with you」及「Your idea is good」等句子,未能實質回應討論內容或表達個人立場。
本報記者
延伸閱讀:
DSE2025︱中文科《出師表》「大熱倒灶」 未出相關試題 教師:今年合格易高分難
DSE2025︱英文科開考 考生:卷一「名人八卦」篇章淺白但題目刁鑽 教師分析:兩卷難度適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