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獎2025|日數學家研辛幾何學獲數學科學獎 鼓勵年輕學者保持獨立思考

更新時間:11:01 2025-10-30 HKT
發佈時間:06:00 2025-10-30 HKT

2025年度邵逸夫獎數學科學獎授予日籍數學家深谷賢治(Kenji Fukaya),他現為中國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及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教授。他領導了辛幾何學的研究,深刻影響了辛拓撲、鏡像對稱及規範場論等數學領域。他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近年頻繁往來於中日之間,認為中國是數學發展最迅速的國家之一,並鼓勵年輕學者保持獨立思考,同時避免過度依賴人工智能(AI)。 

邵逸夫獎2025|自言性格適合鑽研數學

要理解深谷賢治的研究,可將「辛流形」視為一座城市,而城市中的地標便是「深谷範疇」中的「拉格朗日子流形」。過去數學家難以全面掌握這些結構之間的關係與互動,深谷賢治則早在1993年提出以他命名的「深谷範疇」,為每個辛流形賦予一種稱為「A 無窮範疇」的代數結構,從而以更系統化的方式整合其中的幾何物件與交互作用。如今,「深谷範疇」在辛拓撲、鏡像對稱及規範場論等多個數學領域中都發揮了關鍵作用。

深谷賢治1959年出生於日本名古屋,不久後舉家遷居橫濱。他回憶,父親喜愛閱讀,家中藏書豐富,使他從小培養廣泛閱讀的習慣,涉獵科學、物理與天文學等領域。高中時他曾參加天文學社團,但最終選擇數學作為畢生志業。他自認不善於與他人溝通交流,享受獨自思考的過程,因此認為數學這門適合獨立鑽研的學科十分適合他的性格。他稱,數學最迷人之處在於可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新概念、探索未知世界。

深谷賢治分別在1981年和1986年於日本東京大學取得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自2024年起,他加入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及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擔任教授。他稱,中國距離日本較近,且清華大學的研究氛圍極佳,於是決定前來任教。比較中日數學研究環境,他認為,中國學者較傾向團隊合作,樂於競爭且積極求勝;日本學者則更重視發掘對自身深具意義的研究課題,甚至專注於無人涉足的領域,並從中獲得滿足。

邵逸夫獎2025|認為勿過度依舊AI

他又認為,中國是全球數學發展最迅速的國家之一,尤其不斷有年輕數學家加入研究,期待中國數學未來的發展。他鼓勵年輕數學研究人員不要過度依賴導師,應相信自己,保持獨立思考,學會自主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

此外,數學是AI模型的基礎。深谷賢治認為,目前AI的主要功能仍是從互聯網收集資訊,尚無法取代數學家創造新知識。他強調,「數學的一個重要角色,是提供一種語言讓人類能夠理解世界」,雖然未來AI或許能發現人類未知的事物,但若過度依賴AI,只接受其結論卻不去理解背後邏輯,數學在某種意義上便會「死亡」,呼籲大眾保持自主理解和探索世界的能力。

記者 鍾綽盈

延伸閱讀:

邵逸夫獎2025|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助精確測定宇宙年齡 兩科學家獲天文學獎

邵逸夫獎2025|研冷凍電子斷層成像技術 德科學家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