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成立校史館慶祝115周年 展覽呈現百年發展歷程 大部分展品為首次展出

更新時間:21:28 2025-10-28 HKT
發佈時間:21:28 2025-10-28 HKT

為慶祝建校115周年,香港大學設立「港大校史館」,並於今日(28日)正式開幕,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王冬勝、港大校長張翔等均有出席開幕儀式。校史館結合豐富史料與先進數碼技術,生動呈現港大自創立至今的發展歷程,成為校園中重要的歷史教育與文化展示空間。首席訊息主管及大學圖書館館長伍麗娟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大部分展品都為首次展出」,例如複製的奠基鏟。

講解設立校史館緣起


校史館總面積達227平方公尺,連同附屬學習空間,整體面積更達503平方公尺。館內設有四大主題展區,主題涵蓋「香港大學的成立」、「香港大學成長期」、「學院發展歷史」,以及「校園發展與未來」。館內牆面展板圖文並茂,勾勒出港大自1911年創立以來的重要歷史節點。同場設有兩座展櫃,陳列26件複製歷史文物,包括大學校徽紋章、奠基鏟、1978年擴建鏟及2010年百周年紀念鏟等,展現大學不同階段的建設歷程。位於智華館地下入口處特別展示了港大東閘原牌匾,其上的「香港大學」四字由國學大師饒宗頤親筆題寫,成為館內一大亮點。

伍麗娟透露,校史館的設立源於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於2023年參觀港大。當時校方將檔案館資料移至圖書館展示,由此萌生設立永久性校史館的想法,以便來賓參觀。適逢港大邁向115周年,校史館也成為校慶重點項目之一。她表示「希望港大向前看」,並指出校史館鄰近校內的紅牆打卡點,亦與港鐵站內的歷史介紹相互配合,館內內容更為詳盡,文字介紹也更加豐富。她亦指,大部分展品都是第一次展出,包括複製的奠基鏟等。

先進科技融合歷史

展覽核心地帶為一座LED光柱,結合沉浸式數碼投影技術,以人工智能(AI)技術將精選的黑白歷史照片動態化處理並還原色彩,重現校園昔日風貌。館內運用AI技術,將檔案館收藏的數百張歷史圖片「活化」,使歷任校長「重現」於大眾面前。這些圖片選自不同場景,校方耗時近4至5個月完成整理與處理。

籌建歷時兩年半

從策劃到正式開幕,伍麗娟指籌建校史館共歷時兩年半,其中策劃、申請用地及籌款等前期工作佔約一年。她笑言,「建成速度對香港大學而言算快」,而施工需利用暑假及聖誕假期加緊進行,又透露整個項目耗資逾1000萬元。

開幕初期可容納近100人

被問及印象最深刻的展品,伍麗娟指「鏟的意義最重大」,從舊到新,象徵着大學的建設與發展。她表示,目前校史館尚屬開幕初期階段,館內可容納80至100人,未來將引入學生或同事作義工導賞員,以協助館內運作。現時會率先開放予港大師生參觀,下一步計劃於明年1月向公眾開放。

記者 佘丹薇

延伸閱讀:

浸大新發現二戰香港航空照片 重現日佔城市風貌 首度公開展出

中大委任姜里文為副校長(外務) 張志強獲委任教育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