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大獎周|膺年度研究員 學者李丹楓:本港創科機遇處處

更新時間:00:01 2025-10-22 HKT
發佈時間:00:01 2025-10-22 HKT

未來科學大獎周今日(22日)起一連5日舉行,早前獲「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選出的12名年度研究員,將於明日的年度會議上領獎,包括香港城市大學理學院副院長(研究與研究生教育)李丹楓,他亦是今年唯一入選的本地學者。畢業於浙江大學的李丹楓曾在港修讀碩士,之後負笈海外,約5年前來港從事教研工作,他形容目前香港的創科環境機遇處處、對新項目包容度高,正是網羅傑出國際科學家來港的黃金時間。

研鎳氧化物超導體降成本

李丹楓在香港修讀碩士,2010年在香港理工大學擔任研究助理,之後負笈海外,2020年加入城大。受訪者提供
李丹楓在香港修讀碩士,2010年在香港理工大學擔任研究助理,之後負笈海外,2020年加入城大。受訪者提供
李丹楓長期從事研究凝聚態物理學及材料科學,而其研發的鎳氧化物超導體,促使鎳氧化物成為新一類高溫超導體新材料。受訪者提供
李丹楓長期從事研究凝聚態物理學及材料科學,而其研發的鎳氧化物超導體,促使鎳氧化物成為新一類高溫超導體新材料。受訪者提供

李丹楓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隨後在香港理工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並於日內瓦大學取得博士學位。談到本港的科創環境,他形容本港現時科創「機遇處處」,當中最大優勢是擁有學術自由創新,年輕人有獨立自由探索的空間做研究,加上香港跟國際接軌,同時背靠內地,在人才交流上十分成熟。他認為香港對開創性的科研有很高的包容度及接受度,目前正好是網羅國際上傑出科學家來港的「黃金時間」。

李丹楓長期從事研究凝聚態物理學及材料科學,而今次研究成功的首個鎳氧化物超導體,被視為材料物理學界30多年來持續追尋的目標,使鎳氧化物被列為新一類高溫超導體新材料。他表示,如新型超導體有機會將能源、電力、醫療等領域的應用成本大幅降低約9成,而研究鎳氧化物超導體正是循這個願景前進,相信成果對整個產業將帶來「具革命性的推進」。

「未來科學大獎周」今揭幕

研究工作從來並非一帆風順,李丹楓直言曾遇到很多低谷,例如有合作導師曾認為投入時間太長,最終幸好自己仍繼續堅持,「雖然已經覺得山窮水盡,基本上要放棄了,但還有一點點沒有試的,我堅持把它做完,最後非常幸運,就是最後堅持要再嘗試的這個想法,做出來的樣本就成功了」。他認為科研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故最需要耐性及堅定信念,即使只存在很小的可能性也不放棄。他坦言,「別人都已經不做了,如果你還在堅持,那其實已經贏到金牌,就如同奧運選手一樣。」

2025年未來科學大獎周今日展開,包括李丹楓在內的12名入選2025年度「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研究員」,將出席明日舉行的「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2025年度會議及領獎,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Randy Schekman亦將發表主題演講。其他活動包括科學峰會,7名獲獎科學家與約200名中學生交流環節,以及頒獎典禮暨音樂會等。

本報記者

延伸閱讀︰

未來科學大獎揭盅 7科學家獲殊榮 9月起舉行連串活動

未來科學大獎科普講座 250名中學生及家長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