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博士後研「智能車輛路線優化系統」 遇塞車等情況 即時設計最合適路線

更新時間:00:29 2025-10-03 HKT
發佈時間:00:29 2025-10-03 HKT

政府積極推動智慧城市發展及智慧出行,本港亦有學者進行相關研究。由嶺南大學數據科學學院人工智能學部博士後研究員童浩研發的「智能車輛路線優化系統」,能在車隊遇上突發的塞車或新增任務時,即時模擬交通狀況及任務變化,重新設計最合適的餘下行走路線。他的論文《應對突發情況的智能車輛路線優化系統》,近日更成為全球唯一獲得2026年度IEEE計算智能學會傑出博士論文獎的研究項目。

獲傑出博士論文獎

嶺大表示,針對傳統車隊工作路線規劃難以應對突發事故的問題,童浩提出學術界首個「智能車輛路線優化系統」(Dynamic Capacitated Arc Routing Problem, DCARP),該系統應用了其新開發的智能算法,能在不同交通狀況、任務變動的情況下,即時重新規劃路線,最快能於數十秒內提供「更聰明」的調整方案,提高車隊的整體工作效率。

童浩接受《星島》訪問時指出,現時本港有學者從事同一領域的研究,而他所研究的新系統,優勝之處是能在「動態的系統或環境」中,例如車輛出行的高峰時段、遇上塞車等,即時模擬交通狀況及車輛的任務變化等,重新設計最合適的餘下路線,並提出新的建議路線。

由童浩研發的「智能車輛路線優化系統」,應用了其新開發的智能算法,能在不同交通狀況、任務不斷變動的情況下,即時重新規劃路線。嶺大提供
由童浩研發的「智能車輛路線優化系統」,應用了其新開發的智能算法,能在不同交通狀況、任務不斷變動的情況下,即時重新規劃路線。嶺大提供

研究團隊將新系統應用於真實道路環境與實時交通數據下驗證,結果發現,無論在繁忙市中心與較清閒區域、高峰及非高峰時段、突發新增任務等多種模擬場景下,新系統均表現穩定,並能節省總服務時間。此外,新系統安排車隊的工作時間均衡,僅少數因交通阻塞或新增任務而延長工作時間,避免因調整行車路線而加重職員的工作量。

無論是速遞員或垃圾收集車,往往依賴事前的既定路線,中途發生交通事故或遇上突發情況都可能影響服務效率。童浩表示,「我們研發新系統目的是加強服務提供者的可靠度與效率,新系統應用的演算法不僅有助安排更精準的行車路線,避免車輛不必要繞路,研究結果更顯示有助降低燃料消耗與碳排放。」

童浩:新系統具備落地應用潛力

童浩指出,實驗結果顯示,新系統具備落地應用的潛力,其價值亦不限於協助速遞物流,也適用於其他智慧城市服務,例如共享單車、公共設施巡檢或緊急服務等。

展望未來,童浩透露,新系統可進一步結合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以提升系統應對大量新增任務時的穩定性,並簡化其操作界面,讓管理者及工作人員更方便使用新系統,期望可於未來兩至3年內完成此階段的工作。問及如何讓新系統落地,他表示,如政府或企業期望合作,他樂意商討合作方案,協助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本報記者

童浩表示,未來將提升新系統應對大量新增任務時的穩定性,並簡化其操作界面。嶺大提供
童浩表示,未來將提升新系統應對大量新增任務時的穩定性,並簡化其操作界面。嶺大提供